【清晨甘露】

為義受逼迫有福了 郭建男傳道

前言

信徒美好的信仰特質要從八福中散發出來,而八福之中的第一福和第八福,都是提到天國是他們;可見肯虛心追求神國的道理,及為持守真道(義)受逼迫,都能得著天國的福氣。

本文
一、為義受苦的心志
(一)不要因罪受苦(彼前四14-15)
人可能為義受苦或為罪惡而受苦,但因惡行(大如殺人、偷竊,小如作惡、好管閒事)產生的受苦應該避免。
神會鑒察我們的心思、意念、行為,若我們陷入私慾的纏累中,神便會管教我們(來十二5-6、11),所以不要隨己意或私欲行而至被管教,但被管教時則要接受,不灰心,再次走在正道上。
(二)要為義受苦(約十五18-19)
1.會為義受苦的原因
世界的本質就是的情欲和驕傲,所以人人想追求名利地位、財富享受,但這卻對信仰沒有益處,然而我們若不和世人同行就會被恨。
我們要和世人和睦相處,但是在信仰上須分別為聖,而立志敬虔度日的人就必被逼迫。(提後三12)
2.如何面對為義受苦的情況
求神保守免去試探、脫離兇惡外,也要用正面的態度向神禱告並為仇敵禱告;並要有願意為義受苦的心志,不出怨言。
(三)為義受苦才有價值(彼前四1)
為義受苦的心志是屬靈的兵器,能使靈性得力量、剛強。

二、為義受苦的成長
(一)學習謙卑靠主
在逆境中較能倚靠神、思考反省、調整自己。以賽亞先知本是王的親屬,本可倚靠國王平步青雲,但神卻在烏西雅王駕崩時選召失去倚靠的他(賽六5),使他必須謙卑靠神,並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例如看到撒拉弗不彰顯自己的榜樣(用翅膀遮臉、遮腳)外,又讓他在言語上有缺欠,最後才潔淨、使用他。神也允許使徒保羅身上有刺,免得他自高自大。(林前十二7-10)
(二)建立真實的信心
認知的信心不同於經過考驗的信心,聖經中的許多古聖徒,都經歷過很多神容許、但不會超過所能承受的患難、考驗,是我們的榜樣。(林前十12-13)
(三)成為真正的信仰
以色列人因信心不足而在出埃及的過程在曠野漂流四十年,這四十年就是考驗(食物、飲水、交通…等困難)的時期,如果能倚靠神就能通過考驗,而在考驗之中也充滿神的恩典;今日也是如此,不論在順逆境,缺乏或有餘時都堅心依靠主,靠主加力量前行,這樣的信仰才是真實的。

三、 如何從為義受苦中得勝
(一) 謹守儆醒、禱告靈修(彼前五8),保守在神的愛中
(二) 恆切禱告(西四2),把握機會從神得到力量
(三) 常常感謝神,有感恩的態度和行動
(四) 倚靠主而得勝,思念學習主為義受苦的榜樣(來四14-16)
(五) 用喜樂的心面對(太五8、10-12)因為主都記念我們,他也曾為義受逼迫(彼前四12-14)

結語

要鍛鍊屬靈的美好特質才能得到應許的八福,而為義受逼迫更展現出信仰的生命力,希望我們都能夠展現美好的德行,得到神所賜的天國福分。

信仰省思

在日常與人相處時,我們曾經感覺到「為義而受苦」嗎?

核心聖句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 了!應當____ ____ ____ ____,因為你們在天上的____ ____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五11-12)

【清晨甘露】

使人和睦有福了 郭建男傳道

前言

主耶穌登山論福中的第七福談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和睦」是和平、平安、和好的意思。能成為使人與神、與人和好的和平製造者,是神國子民該追求的屬靈品格,更是身為基督門徒的使命。

本文

一、使人與神和好
(一)與神和好
我們從前是遠離神,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然而藉著主耶穌十字架寶血的救恩,使我們得以與神和好(弗二13-16)
(二)傳揚和平的福音
既得主耶穌的救恩,就當做這些事的見證,傳和平的福音,也就是悔改、赦罪的道給身邊的人。(路二十四47-48)
(三)成為新造的人
追求在基督裡被改變成新造的人,有神兒子的樣式(林後五17)。

二、使人與人和好
(一)言語要和氣
要能與人和睦,在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西四6),避免因言語而引發怒氣、衝突。
(二)與人和睦相處
能使人與人和好的關鍵就是彼此相愛,用愛心說誠實話,用合宜的方式將人引到真理中,連於元首基督並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
(三)以基督為首
基督是教會全體之首,該如何落實尊主為大呢?
1.不自我
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以基督的心為心,行事為人當考量是否榮神益人。
2.不論斷
重視己身道理的實踐,定睛在神而不要論斷別人。(太一1-5)
3.不爭競
不要貪圖虛名,彼此互相嫉妒,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五15)

三、領受和睦的恩典
使人和睦所得應許的福氣是能成為神的兒子,領受以下的屬靈恩典:
(一)能赦免仇敵
主耶穌最後一刻在十字架上仍能赦免仇敵(路二十三34),因著聖靈的同在,我們也能做到不要以惡報惡,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二)能散發基督的香氣感化人
聖經中記載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而他善於勸慰人使人和睦的屬靈特質,在關鍵時刻引薦、接納保羅,成為一件美事。(徒十一24-26)
(三)能得神的同在
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提及:「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十三11),可見在和睦中必有神同在的恩典。

結語

主耶穌被稱為和平的君(賽九6),祂是神的兒子。現在我們也是神的兒子,就當傳這和平的福音,行真理顯出我們是追求和睦的人,更進一步成為使人和睦的人,勸導人和睦相處,才配稱為神的兒子。

信仰省思

試想自己生活中曾有因言語而造成的衝突或摩擦嗎?又有哪些與人和好的經歷呢?

中心聖句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____ ____ ____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____ ____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____ ____的人。(以弗所書 2:16-17)

【清晨甘露】 

清心的人有福了(太五8)    郭建男傳道

前言

清心的本意是指內心清潔純全,這樣的人有天國的福氣,得以見到神。本篇以三個方面來學習:清潔純全、專一事主、清心見神。

本文
一、 清潔純全

  1. 首要之務:避免邪情私慾。屬神之人當倚靠聖靈幫助,使內心清潔、純全(加五16)。
  2. 聖經提到要避免『假冒、偏見』(雅三17~18)。人領受從上頭來的智慧,要先有清潔純全的心,有了正確的心思意念、動機想法,再加上追求和平和睦,成為一個溫良柔順,有愛心、滿有憐憫,多結善果的人,沒有偏見,沒有假冒。「偏見」是因人習慣會以貌取人,有先入為主的看法,需予以調整。而「假冒」是指人的包裝。主耶穌提醒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缺點,他們為的是取得人的認同與稱讚。當人追求信仰上的清潔純全時應避免。
  3. 積極層面:求主賜清潔的心,有正直的靈(詩五十一篇10)。人在恩典順境中易忘了謹慎,大衛王也是如此,好在他懂得悔改,回轉歸向神,因而重新得到神的恩典與力量,重新得到平安與喜樂。(詩五十一篇8~9)

二、 專一事主(詩四十二1~2)

  1. 人心中清潔純全後,還要懂得歸向神、尋求神,以神為寶貴、追求神。(詩四十二篇2)追求神的人自然就能保持清心。相反的,若人對神追求的心不夠(詩十六4),就易偏向世界追求情慾及享受,也就是在拜無形的偶像。當一個人遠離神的面,即使增添了世上的物質,心中也不會有平安喜樂。
  2. 清心的人會重視神國的事:公義、和平、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
    (1) 公義:神的義、神的真理。這種清心重視神國的人,不論是對人對神都會尋求公義公平。因為神國很重視公義公平。聖經中也闡明:先有公義後,神就會賜下平安。
    (2) 和平:十字架的道理是愛神與愛人。神國的事,也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建立德行。(羅十四18~19)
    (3) 聖靈中的喜樂:以神為樂。神國的內涵除了公義與和平外,並以真理、聖靈為中心。因為教會的核心關鍵是真理與聖靈。當我們學習真理後,吸收屬靈的糧食,「吃得津津有味」,光聽道理就很喜樂!而且,真理具有潔淨的功能,當人順從真理時,就潔淨改變自己,因而使內在的雜質去除乾淨(彼前一22)。

人的舊我易引發相爭比較,應當去除舊酵,不自誇、自滿、自義,避免謊言敵擋真道。因為真理是真實也是誠實。(雅三14)謊言是虛假、虛無、需空的,形同是無形的偶像,使人受虧損,當避免謊言,回歸真實的信仰。再講回到『以神為樂』,因為無論是在天上或在地下,只有神是我們永遠的倚靠與福份。(詩七十三25)

  1. 追求神國神義(太六31~32)

結語
神所賜的八福,講的都不是物質層面,但卻是最真實的。本篇所查考的清心的人有福了。清心:清潔純全、專一事主、清心見神,願我們都能蒙神賞賜天國的福氣。

信仰省思
想一想,你曾體歷過最清心的時刻嗎?與家人一起分享,是如何的清心?比如:當時的您做了些什麼事?說了些什麼話?或是有任何屬靈喜樂的體驗嗎?

核心聖句

你們____ ____神,神就必____ ____你們。有罪的人哪,要____ ____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____ ____你們的心!』(雅四8)

【清晨甘露】

當婚姻擱淺時 黃誌新傳道

前言

在婚姻生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狀況,不管問題的性質如何,有時甚至導致婚姻進退不得,雖然困難重重,但是身為基督徒,總要用聖經而非社會的引導方式來面對、處理,用婚姻見證信仰的價值及信仰給我們的生命力。

本文
一、拿八與亞比該
(1)拿八的性情凶暴,得罪大衛,引起大衛的殺意,而亞比該精明靈巧地把握第一時間,用有智慧的言語出面協商,讓大衛消氣,而不至於流無辜人的血。在亞比該處理挽救後,無論大小事都沒有告訴拿八(因拿八快樂大醉),到天亮才告知,十天後拿八被神擊打而死。他後來成為了大衛王的妻子(撒二十五40-42)
(2)亞比該在婚姻中就是和這樣的拿八一起生活,也常常需要協助處理拿八造成的問題(可能會連累其他人),在拿八受神擊打而死之前,亞比該就是不發怨言、一次又一次地面對。

二、雅各與利亞、拉結
(1)雅各不愛利亞而專寵拉結,但神在鑒察,讓利亞連連生育,而拉結則無法懷孕;拉結為了生子與雅各爭鬧,雅各發怒但也引導拉結應自行求告神。(創三十2-3)
(2)利亞與拉結互有爭競、攻防(創三十13-17),可看出利亞長期知道要把婚姻生活的困難向神訴說,而拉結最終也明白此道,將心中的需要告訴神,也蒙應允得以生子。
(3)最後利亞和拉結都有所成長,當雅各要離開拉班家時終於能同心合意的一起啟程。(創三十一15-16)

結語

導致婚姻擱淺的狀況有很多種,或許夫妻二人在個性或行為上天差地遠,有一方在婚姻生活中不得不辛苦的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或需要協助善後,然而與其抱怨後悔,不如學習亞比該的安靜沉著,一次又一次勇敢的應對;也或許在夫妻相處之中,也有許多不合期待的狀況,這時我們也可以學習利亞(和後來有所調整的拉結),將困難愁煩與心中的需要向神訴說。在謙卑懇切求告神、蒙神帶領後,婚姻不能停擺在擱淺處,就要攜手再前進、繼續出發。

信仰省思

在婚姻或家庭生活中,一定遇過挫折困難,我們是否曾將心中的需要告訴神?又有沒有蒙神帶領、引導後重新出發的經驗呢?

核心聖句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____ ____。他丈夫心裡____ ____他,必不缺少利益,他一生使丈夫____ ____ ____ ____。(箴三十一10-12)

【清晨甘露】

從兩個人到兩個家 黃誌新傳道

前言

如何從兩人世界面對兩個家庭?如何在婚姻當中調適自己面對婚姻和配偶?如果婚姻中有一方未信主要如何面對?做了父母後又要如何引導孩子在信仰上成長?讓我們本著聖經一起學習。

本文
一、 兩個人成為兩個家

  1. 結婚是兩個成熟的人從父母的家庭獨立出來,另外建立新的家庭(創二24),和年齡的數字沒有絕對關係。
  2. 當兩個個體成為一體,這兩個人必須要互動、調適,一起成長,把兩人建立好後,再一起面對雙方的父母,在主裡聽從他們。
  3. 孝敬父母不但是帶應許的誡命,也是婚姻生活的得福之鑰。(弗六1-3)
  4. 父母親要放手讓孩子「離開」,接受兒女進入婚姻、獨立和配偶一起調適、成長,不過度干涉。

二、 在婚姻中遇到困難時如何調適、處理
婚姻中一定會遇到意外或困難,而種種困難都是夫妻成長的契機,由於夫妻已經離開父母,遇到問題時理當自己應對,而最好是能靠著信仰去面對、調整,從中成長。

  1. 以撒為妻子不能生育向神祈求,並且得到神的應允,後來利百加懷孕生了雙胞胎。 (創二十五21、26)
  2. 亞伯拉罕和撒拉也遇到不能生育的困難,但是卻用人的方式以納夏甲為妾的方式處理,造成一團糟,若非有神介入就難以收拾,而往後也遺留代代相傳的後患。
  3. (創二十七5-7、35)以撒要給以掃祝福,利百加卻用人的方式運作,鼓勵雅各偽裝接受祝福,造成以撒認為雅各詐騙名分、以掃怨恨雅各、雅各又在利百加的出策下離開家庭(除為保命,也是去娶自己人為妻)長達二十年,因神介入才可能在回家時獲得以掃的原諒。

三、 如何帶領未信的另一半(包含交往中)?(林前七16)

  1. 若在交往中,首要必須堅持信仰。
  2. 用實際行動帶領,多做少說,用行動為真理做生命的見證,讓未信的一方從我們看見基督。(約十八37)

四、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在信仰上成長?

  1. 神所賜真正的產業就是兒女(詩一二七3),生育也是人類的責任
  2. 落實家庭祭壇,在家中一起聚會分享。
  3. 夫妻的婚姻榜樣、隨時在生活中對孩子機會教育也是無形的家庭祭壇。
  4. 帶孩子受洗後,要負起教養的全部責任,從小引導孩子學習敬畏神、服事神、榮耀神,走在當行的道上,到老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

結語
兩人成為一體建立家庭,並共同在主裡孝敬父母,如此必能蒙福;而一對夫妻生兒育女後,也要盡心盡力教養孩子,以身作則外,也善用家庭祭壇、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在信仰上成長茁壯,走在主路上、在愛中建立自己。

信仰省思

  1. 父母親有教育孩子敬畏神、榮耀神、服事神的責任,以學業為例,我們可以怎麼引導?
  2. 我們的家庭是否有一起聚會的習慣,執行時有沒有遇過哪些困難?

核心聖句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____ ____;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____。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____ ____。(詩一二七3-5)

【清晨甘露】

看見兒女的兒女在主裡 黃誌新傳道

前言

敬畏神、遵行神的道必會蒙福,不但可吃勞碌所得來的、事情順利、妻子在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兒女圍繞桌子好像橄欖栽子,而且能看到神國的好處,不論信仰、婚姻和家庭生活都美滿幸福(詩一二八1、4、6)。

進入婚姻、養育下一代後,父母親一定都很希望兒女的兒女和我們信仰相同,保守在主裡,既然如此,對於孩子的婚姻就要有合乎真理的觀念和正確的作法。

本文
一、 主動關懷引導孩子了解神的旨意(創二十四1-4)、但由孩子選擇

  1. 從小灌輸婚姻觀念、注重婚姻的教育、陪伴孩子成長,如此孩子到了適婚年齡談婚論嫁時,才不會因受教育的觀念和聖經觀念衝突而反彈。
  2. 亞伯拉罕的榜樣
    (1) 主動找適合的介紹人(找最好、最值得信任的老僕人)。
    (2) 根據信仰觀念像介紹人提條件並且溝通:須回本地、本族、父家找自己人;不可將以撒帶離迦南地(應許之地)。
    (3) 有信心相信神必帶領,祝福介紹人(創二十四7)
  3. 利百加的父母明白利百加是神為以撒配合之妻,利百加也已做出抉擇後(父母不應在抉擇上過多干涉,但可以關懷引導),便順服接受,成就好事。

二、 孩子與未信者交往時的因應之道

  1. 父母表明對主內聯婚的態度。(但強迫拆散並非最佳處理方式)
  2. 告知孩子未來可能的發展,但孩子仍須自行決定、負責。
  3. 青年男女如遇到和未信者交往的情況,應在婚前引導對方追求道理,認識真理、接受洗禮、信仰穩定再進入婚姻。

三、 孩子若與未信者結婚如何處理

  1. 表明家庭的信仰與界限
  2. 勿強迫要求媳婦或女婿接受洗禮(彼前三1),以免徒有洗禮,信仰卻沒有扎根,患難考驗來臨時仍然站立不住。
  3. 從生活中實行聖經的道理。多做少說(甚至絕口不提);為了未信配偶(家人)能接受信仰而恆切禱告,自己也要有好行為,讓對方有機會看見信仰的益處,被真理吸引、被感化過來。(林前七12-16)

結語

敬畏神的家庭必然蒙福,而敬畏神不是光說不練,要從內心改變,在行為上體現出來:脫下舊人、穿上新人,在生活中為鹽為光,成為耶穌的見證人,展現出我們真是歸入基督、披戴基督(有基督的形象)、屬乎基督的(弗四20-24)。

信仰省思

  1. 如果我們已尋得一位適合的老僕人來協助關心兒女的婚姻,會想向他提出哪一些重要的條件?
  2. 我們的家中有還未信主的配偶、女婿、媳婦嗎?回憶過去我們在信仰方面如何和他應對,並思考未來怎麼做會更恰當?

核心聖句

你們作妻子的要____ ____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____ ____ ____,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____ ____過來。(彼前三1-2)

【清晨甘露】

米迦的神堂   黃嘉倫弟兄

前言

士師記常出現的一句話是「那時以色列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後句意指「每個人都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敬拜神」。雖然士師記人物多次提到「耶和華神」,實際行為卻看不到神;對照以斯帖記裡雖未記載到神,卻處處有神的作為,依靠神帶領,在異邦得拯救。

本文

士師記十七~十八章記載生活在以法蓮山地的米迦與母親的種種錯謬並且導致但族更大的沉淪(士十八),甚至在啟示錄已找不到以法蓮與但支派。米迦希伯來原文同彌迦與米該雅,有「誰像耶和華」的意思,期許自己的作為能像耶和華,但實際卻背道而馳。本文較著重探討十七章的許多警惕與省思之處,分述如下。

一、 母親錯誤的愛 (士十七1~3)
(一) 咒詛卻用虛假的祝福遮掩:米迦偷了母親一千一百舍克勒,折合現今13.5公斤的銀子,卻辯稱「拿」,被發現而歸還後,母親用自以為能禍福相抵的方式,為兒子消災。
(二) 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拿出其中一筆銀子來,為她兒子獻給耶和華。
(三) 錯誤的拜神方式,錯誤的宗教教育:用銀子鑄像來拜,完全違反神吩咐的十誡,正如第六節「各人任意而行」。

二、 米迦荒唐的敬拜 (士十七4~13)
(一) 自己立神堂:混雜當地外邦人風俗信仰及拜偶像的異教風,偏行己路。
(二) 安排假祭司:
1.安排自己的兒子作祭司。
2.安排從猶大伯利恆來討生活的利未人作祭司。
3.利未人在支派地得不到生活供應而需奔走他方,足見以色列人已離棄神,神原本是命定利未人在各支派服事神,但只有亞倫的後裔能作祭司。並自以為「現在耶和華必賜福與我,因我有一個利未人作祭司」。
(三) 把銀像拿來敬拜,並干犯十誡當中的數條誡命:偷盜,作假,拜偶像。。
(四) 但人在士師記十八1~5的問話 ,作為文末的信仰省思。

三、反省,現在耶和華必賜福與我?
(一) 「拜神的目的是?」 是否有真心的敬拜神?或是為了世上的好處利益?
(二) 「我們是否真的在敬拜真神?」或是已人意扭曲了神原本的吩咐,我們其實在作自以為對的錯事?
(三) 「我們的敬拜是否為神所喜悅?」還是如同米迦,違反神的誡命而不自知,自以為行事虔誠,卻完全不合神的意思。

四、神的愛,也是值得為人父母學習的
(一) 愛可以沉默,卻不能冷漠:如同有時覺得禱告神不回應,慕然回首才發現,神一直都在
(二) 愛可以寬容,卻不能縱容:士師記當中,以色列偏離神而受管教罰,呼求神,神興起士師帶領,再度回歸。米迦的母親不適時指正,反而縱容掩蓋,致使一錯再錯,為負面警惕。
(三) 愛可以供應,卻不能有求必應:
曠野四十年潔淨的過程,神降嗎哪,用雲柱火柱引領,百姓腳上的鞋子沒有穿破,衣食受到看顧。當進入應許之地征戰時,也又接受神的吩咐打敗地人,才能得到應許的美地。
(四) 愛可以犧牲,卻不能輕看犧牲:
神是愛,最大的顯明是到成肉身,未我們受死,讓我們因祂的寶血得救,與神有分。我們信主耶穌,不能輕看祂的犧牲。要保守自己在真道上。

結語、反映到現今的提醒
(一) 宗教教育的重要:
讓兒女和自己都能看重真神的教訓,明白神的要求是什麼。
(二) 父母身教:
自己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孩子都看在眼裡。。
(三) 靠著聖靈:
也為孩子禱告,自己靈命持續長進,也將他們交在神面前。

信仰省思
當奔跑天國路時,是誰引領我們到這裡來? 我們在這裡做什麼?我們在這裡得什麼?

中心聖句

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____ ____賜給你吃,是要苦煉你,____ ____你,叫你終久____ ____。(申八16)

【清晨甘露】

天國路與紅地毯 黃誌新傳道

前言

天國路(信仰)和紅地毯(婚姻)是合一的?是分開的?還是都可以?讓我們從聖經來查考明白。

本文

一、婚姻要建立在信仰上

主耶穌應許若有兩個人同心合意,奉主的名祈求,就必蒙成全(太十八19-20)。最基本的兩人組合就是夫妻,所以夫妻可以抓住這個應許,在必有困難、必需調整的婚姻中,以神為靠山。

二、兩個人比一個人好

聖經向我們宣示兩個人必定比一個人好(傳十八19-20、傳四9-10),雖然兩個人不一定專指夫妻,但是不可否認,我們各人都有只能對配偶訴說的軟弱與心境;神也正是因為亞當一人獨居不好,而為亞當造配偶,社會的潮流雖已傾向「獨居也很好」,然而是否真是如此,應該回歸聖經,以真理為標準來檢視。

三、在主裡尋得配偶

(一) 在主內聯婚,能選擇的範圍好似狹隘,但是無論選擇範圍多廣大,我們總只會和一個人結為連理。

(二) 婚姻牽涉的層面很廣,應先調整自己再進入,否則即使進入了也會因只顧自己喜好的慣性導致經營失敗。參孫(士十四1-3)看到異邦女子心中愛悅,就不聽父母勸戒硬要追求,而且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如此任意而為,最後換得被騙失去力量的下場。

四、進入婚姻前要裝備自己

青年男女要為婚姻裝備自己,心志成熟後才適宜進入婚姻。從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可以學習進入婚姻之前青年男女應如何裝備自己:

(一)利百加(創二十四15-20):除了容貌俊美是天生的以外,她保守聖潔、富有愛心(看見老僕人的需要)、精明靈巧體能又佳(發現駱駝也有需要並協助取用大量飲水)、尊重家人,並有抉擇的智慧。

(二)以撒(創二十五21-22):心中安靜(在田間默想)、順服接受(聆聽老僕人的見證後就娶利百加並且愛她,而從喪母之痛中得到安慰)。這對成熟的青年進入婚姻後,遇到多年未生育的困難,也能各自專心並能同心禱告求問神,也得到神的回應。

五、神在乎我們的婚姻選擇

該隱的後代已離開神的面,與代替亞伯之塞特(他的兒子以挪士開始求告神的名)的後代本沒有交集,但是久而久之還是因互相吸引而彼此通婚。聖經上說經過神兒子隨意挑選人的女兒為妻後,生出上古英武有名的人,這樣的人原文的意義是指「會朽壞的人」,而神的靈也不願永遠與他們同住了。(創六2-3)就現代的狀況來理解,信仰不同的夫妻所生的兒女會因為信仰時常衝突,難以被純粹的真理教育,很可能不免走向朽壞的結局,如此情況不但在上古時代或現代,都令神傷心。

結語

在主裡的青年若非有獨身的恩賜,就有以信仰為基楚建立婚姻的責任,天國路與紅地毯一定要合一。我們若願意重視婚姻、面對婚姻,為婚姻做抉擇時就要要尊重神、順服神的安排與帶領,雖然婚姻中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是夫妻只要抓住應許,同心向神祈求,就必能體會在困局中神的同在。

信仰省思

我們有過和配偶同心合意禱告,而蒙神垂聽帶領的體驗嗎?請和家人一起分享。

核心聖句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____ ____ ____ ____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____ ____。(太十八19)

【清晨甘露】 基督迎娶新婦的

基督迎娶新婦的奧祕 黃誌新傳道

前言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各人成為一體!」婚姻是極大的奧祕(弗五31-32),而奧祕並非無可解釋,而是要從聖經中體會其跳脫數世層次的屬靈意義。 基督在末日要迎娶神的教會(啟十九7-8),而神的教會是用耶穌基督的寶血贖出來的人們,因此教會就是基督的生命;正如丈夫與妻子雖然是兩個人,但是在創造時本質是一體,要共同承受生命之恩,

本文
一、 神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並為男人造配偶(創一27、創二21-25)

  1. 男人和女人由於都是按照神自己的形象所造,但女人是神取出男人的肋骨造的,男與女的生命本質同等尊貴(是神的形象),只是創造的時間和材料都不同。
  2. 亞當見到夏娃時便馬上認出夏娃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意即他的生命,正如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被扎的肋旁流出血和水開啟寶血泉源,教會正是基督的生命一樣。
  3. 配偶是指「適合的助手」;亞當為所有的動物取名,其中一個目的是要找尋配偶,可是卻找不到,所以神使他沉睡為他造配偶,今日主內的青年男女想尋求配偶、進入婚姻,也要靠神的引領覓得「適合的」那一位。

二、 神賦予人進入婚姻的責任

  1. 神吩咐亞當和夏娃這對夫妻在地上要負起「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的責任,意即從夫妻傳出敬虔的後裔(生兒育女並且要教養)、人口分布平均(年齡結構合理,所以高齡化、少子化皆沒有達到遍滿地面的要求)、環境保育及生態平衡。
  2. 從神的吩咐看來,進入婚姻(才有機會生養眾多)是當盡的責任,不能僅以自我的喜好決定不進入婚姻,而應該檢視本身是否具有不結婚的條件或恩賜。(太十九10-12、林前七1-2)
  3. 夫妻的生命本是合一的,所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開,不能因為現實上的困局就選擇離婚,因為「起初並不是這樣」。

結論
基督在末日要迎娶的新婦,穿著潔白系麻衣,所行所為在神眼中是義的、好的;這新婦就是神的教會、是基督的生命、正是我們這群被基督寶血贖出來的信徒;我們要有好的行為和基督匹配,而在婚姻生活裡行義正是指標之一。
聖潔的婚姻來自於神的匹配、內含神愛人的心意,主裡的青年男女依照聖經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做出抉擇,也照聖經的引導,在婚姻中夫妻各按其職彼此相愛、敬重,就必同承生命之恩、幸福美滿。

信仰省思

  1. 配偶就是「適合的助手」,我們知道怎麼樣的助手適合自己嗎?
  2. 在婚姻生活裡,我們曾經深刻體會過配偶給我們的「適合幫助」嗎?

核心聖句
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____ ____造成一個女人,領他到那人跟前。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____ ____ ____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____ ____。(創二22-24)

【清晨甘露】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                            郭建男傳道

前言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憐恤就是憐憫並且幫助他人,能這樣做的人是有福的,必然蒙神憐恤。

我們常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想要怎麼被對待就要先那麼對待人,所以憐恤的道理也是愛的道理,實踐愛的道理就會蒙神與人所愛。

本文
一、要慈憐體恤(憐恤的原文有慈憐、體恤的意涵)

  1. 針對對方的需求幫助他
    好撒馬利亞人(路十25-35)的比喻中,表面虔誠的祭司、利未人看到被打得半死的傷患卻無實際行動,但只有被猶太人看不起的小人物撒馬利亞人願意付出實際行動和愛心,並在他需要上提供裹傷、飲食、住宿、金錢。
    我們有時很願意幫助別人,但是不知以對方的需求出發,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幫助人應要以對方的需求,而不以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
  2. 要以主的愛去愛人
    我們從主耶穌領受的愛是不以貌取人、不求回報、白白給予的,所以我們當心存感恩,並在蒙神賜機會遇到需要卑微、軟弱、可憐、需要幫助的人時,也用主耶穌純全、純正的愛為本去幫助他們。
    主耶穌愛普世人,提供豐盛的恩典為要拯救眾人的靈命(提前一14-15),然而每個人面對主的恩典卻可能有不同的反應,例如被醫治的十個大麻瘋病人中,只有一個回頭感謝耶穌,而他也因此就恩上加恩了。
  3. 要以主的赦免饒恕人
    人往往會對於相處中的齲齬含怒在心,不容易饒恕別人,但主耶穌要求的是完全饒恕,因為對方是弟兄姐妹,我們理當要如主饒恕我們班饒恕他;反之我們若愛對人計較算帳,主更要對我們算清楚了。(太十八21,23-35)

二、 行出真理之愛

  1. 彰顯出神公義、慈愛一體兩面特質,行在神的道理當中,不可以偏向。
    (出三十四4-7)
  2. 神在公義管教中仍有憐憫,所以在遭受管教而感到痛苦時,要反思改正,不要失志、埋怨。(來十二9-10、11-13)
  3. 將人引到神的面前(西一28-29)
    溺愛(過於體諒)不會使人成長,不論對家人或傳福音的對象,要以正確的教導,運用神給的智慧力量,把人引到神面前;說話方面,則要以愛說真理,用真理提醒他人和自己。(弗四15)

三、以真誠的愛愛人

  1. 愛人是神給的機會,要珍惜把握(箴十九17、箴二十二2)越願意行善就有行善的力量。
  2. 愛人不可虛假(羅十二9),只做表面工夫是不能蒙神記念的,要將實在的愛心表現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
  3. 愛才能真正改變人,亦即真誠愛人才能改變人,人都有缺點,不要自以為剛強;體諒別人、感同身受、不擺架子才能感動人(路六37-38);給予豐富的愛,也會得回報。

結語
希望我們都願意實行憐恤人的道理,靠著聖靈的引導,能用真實的慈愛憐恤,在他人的需要上善待幫助人,能蒙被神憐恤之福氣恩典。

信仰省思

在提供他人幫助的時,我們習慣先思考對方的需要,還是自己的方便呢?這兩種不同的出發點是否也收到不同的效果?

中心聖句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____ ____和舌頭上,總要在____ ____和____ ____上。(約壹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