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甘露

我豈能不愛惜 林崇道傳道

主題讀經(舊約聖經約拿書第四章第6-11節)

前言
約拿書的第四章主要談及「工人事奉後的儆醒」,從約拿書第四章第6節起,神展現出對約拿(神的工人)的百般疼愛、用許多方式教導他體會神的心,明白事奉神正確的態度。
工作完成有果效,不一定代表工人是對的或屬靈的,我們當學習主耶穌常退到山上禱告的事奉態度,常常自我省察。

本文:
身為神的工人,要能體會神的心意,方能好好事奉。
一、體會神對人的父母心
(一)父母對嬰幼兒的愛是出於本能,而尼尼微城中有不能分辨左右手(也沒犯什麼罪)的嬰幼兒12萬人。神對人的愛乃是不願意人在惡道上行,以至於死亡,和看見尼尼微人悔改免禍反而不悅發怒的約拿先知所存的心大不相同。
(二)神既然待我們如同牧人乳養羊羔、母親懷抱孩兒(賽四十10-11),工人也要如此,出埃及時,敬畏神的摩西之所以能一再地被百姓抱怨而未放棄繼續帶領的工作,便是因為他深切體會神的心意。(民十一12)
(三)使徒保羅對於眾教會也總是存著父母的心(帖前二8、林後十二12-18)。
(四)工人會因本性被扭曲、主觀太強、個性太鮮明,而無法體會或表達神無私的父母心。(何四11-12、16;七8、16)
(五)父母的心不是溺愛,乃是要有真理的引導。(林後七9)

二、體會神造就工人的心意
作聖工不是只求完成工作就好,真正的目的乃是要造就工人的靈性、建立工人和神的關係; 若是只求工作完成就可以,約拿書就只需寫到第三章尼尼微全城悔改免災就可結束,神不需要花心思來引導約拿,和約拿對話,引起他的思考和反省;所以今日受洗歸入基督的人,也應當要在服事中被神造就、一舉一動都能有新生的樣式,按著心靈的新樣來服事神,免得帶著舊人在事奉中發生各樣人際糾紛或不順服情況,不能得神的喜悅。(羅七6-8)。那麼究竟要如何事奉呢?
(一) 要與主耶穌同負「柔和謙卑」的軛,在禱告以主的話調整步態、與主同工、同行(太十一29)
(二) 要懂得捨己(太十六24),不體貼自己的意思,只體貼神的意思;如被患難困阨熬煉後謙卑順服的大衛王般,時時求問神的心意。(撒上二十至三2)

三、體會神的心,並被神的心被激勵
約拿書中,神動用了各種方式如大風浪、大魚、蓖麻、蟲、熱風、太陽…等來教育、引導約拿,除了表明神的用心之外,更顯示神對工人的愛與等待。面對神的用心,事奉神的工人應該要細細體察。被基督的愛激勵(林後六14),和主同心、同行,別讓主耶穌為我們擔憂。

結論
能事奉神是神驗中我們而給予的莫大恩典,我們不但要珍惜機會,也要在事奉當中常常省察自己、改變自己(這是最大的聖工)成為屬靈,才能符合神對工人的期望。

信仰省思
在事奉的過程中,我們曾有被神管教、引導,並從中領悟自己的心思和神的心意有所不同的經歷嗎?

核心聖句
原來基督的____ ____ ____ 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 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____ ____ ____ ____ ,乃為替他們_____ ____ ____ ____的主活。(林後五14-15)

【清晨甘露】

約拿的不悅與發怒 林崇道傳道

主題讀經:舊約聖經約拿書第四章1-5節

前言

在尼尼微城人聽了警告、信服神、徹底悔改、神轉意不發列怒後,先知約拿的工作可謂不但完成又很有果效,但他不僅不感謝神,反而大大不悅又甚發怒。

在約拿書第四章中,我們將探討「工人的儆醒」,為主工作的人若在事奉中保持儆醒的心,就能保守在神的恩典之中,反之則相當可惜。

本文
一、 神用工作果效突顯工人的軟弱(拿四2-3)
神能接納罪人的悔改,但工人的心態卻不然;約拿看到工作完成又有果效後,大大不悅地用禱告向神抗議,把自己的錯誤合理化,甚至以死威脅神。即便神仍用心對待這悖逆的工人,好言詢問「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但是約拿仍不領受、拒絕思考,執意在城東搭篷,坐下來觀察尼尼微城的後事,不肯接受神已轉意不發列怒的決定。可見失去儆醒的工人在事奉中會有以下反應:
(一) 因工作順利而更敢主張自己。
(二) 情緒發動,按血氣而行,想用自己的意思扭轉神的意思。


二、 神的工人要除去血氣(約一12-13、加四29)
血氣和聖靈是敵對的,不能並存,若神的工人無法順服聖靈,不除去血氣、人意,便不配能稱為神的工人了(猶19)

  1. 血氣使人無法順服(拿四1)
    神的旨意是要藉約拿傳警告,讓尼尼微誠人能悔改、離開惡道,有機會蒙憐憫,但約拿從開始就不想救他們,所以看到悔改蒙憐憫的結局就不悅發怒,可謂是不屬靈的人(林前二14),不能看透神的事,也不體會神的心意,哥林多教會的結黨紛爭、該隱所行不好獻祭也不蒙神悅納,亦都是陷溺在血氣中的表現,反觀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能順服聖靈的「不許」,依照神的計畫,成就神更好的旨意(第三次才去馬其頓),則是我們的標竿。
  2. 血氣讓人主張自己
    約拿作工有果效,但結果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更覺得自己有立場說話,也說出許多話合理化自己先前逃避的行動作為。
    其實神的工人不能主張自己,也不可考究自己的榮耀,因為萬事都是領受而得、靠神才能成就的。(林前四7-8)唯有遵行神的旨意,時常反省自己,作工的果效才能隨著我們。(太七21-23)
  3. 血氣使人與神敵對
    (1) 禱告本是與神靈交好時光,但約拿卻用禱告抗議神,用求死威脅神。
    (2) 人若充滿血氣會心中麻痺,就算得罪神也無感。(創六3)
    信仰生活(工人在工作時亦然)的每分每秒,都要靠神的能力不斷打屬靈的爭戰,突破攔阻人認識神的計謀、把人的心奪回順服基督。(林後十3-4)

結論
想除去血氣不能靠著自己的能力,要跪下來禱告求主幫助(加四30),而想欲要事奉神,一定要除盡血氣、順服聖靈、儆醒而行。

信仰省思
我們有沒有在事奉時「不是滋味、對神或人抱怨」的經歷呢?請試著回憶那時的情境,用聖經的真理勉勵當時的自己。

核心聖句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____ ____的,乃是在神面前有____ ____,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____ ____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____ ____ _____ _____,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3-4)

【清晨甘露】

都披上麻布 林崇道傳道

主題讀經:舊約聖經約拿書第三章5-10節

前言
約拿書的主題是「屬靈的事奉」,我們藉著查考約拿書也能藉著聖經的話語省察自己的事奉、看明神的心意。
雖然約拿(神的工人)背逆、逃避神的差遣、處處維護自己,但當他願意改變承擔時,不但風浪停止,連船上的水手信了;可見工人願意改變自己就是聖工,福音工作並不是表面的工作和活動,若我們揮舞著福音大旗卻不思改變自己,實在是很大的危機。
工人願意改變自己後就會經歷隱藏的操練,並產生悔改的造就。在本段經文中能看出約拿經歷隱藏的操練之後,更認識神並有力順服神差遣,有能力引導人真實的悔改歸向神、也能得到赦免,正如現今的工人能正確用聖經引導人(人人都需要悔改)看出悔改的方向,依合乎神心意的改正行動作為,看到神的救贖(但九3-7)。

本文:
一、尼尼微城的悔改
(一) 國王的行動(拿三5-6)
下寶座(心存謙卑)、脫朝服(打破自己)、批麻布(憂傷痛悔)、坐在灰中、不以自己為高人一等或有特權的,像掃羅王犯罪時嘴巴雖認罪卻仍想要先知撒母耳繼續尊榮他,反而是能如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城的破落時,雖然遠在朝中當官,便憂傷痛苦一起承擔,不自外於以色列民,也如大衛王認罪後誠實的悔改(詩51:6)。
(二) 人民的行動(拿三7-9)

  1. 認罪:全城從大到小都(包含牲畜)都披麻、禁食,表達徹底而無保留的悔改、盡心盡性歸向神。(申三十2-6)。
  2. 歸向神:切切求告神(如路加福音十一章所教導的情詞迫切),原本未受割禮的心如今能謙卑下來專一尋求神,並且願意服罪孽的形罰。(利26:40-45)
  3. 改過: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有悔也有改才是真悔改,神的公義就是希望惡人離開惡道得存活(結十八21),所以我們應靠著聖靈的幫助(結十八30-31)真正改變錯誤、行神的義、更新生命。
  4. 自覺不配:尼尼微人是在沒有把握時就徹底悔改(拿三9),不是先問會否被赦免才決定是否悔改,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在浪子比喻中,小兒子能以謙卑的心、尊重父親的主權,寧可當雇工而不再想著回去當兒子,最終能提起決心回家的態度也是相仿。(路十五18-19)

二、神的察看
尼尼微全城從王到人民、從至大到最小的徹底悔改達到神面前,於是神憐憫他們,轉意不發怒,不降所說的災禍。(拿三10)

結語
不論仍在查考道裡的慕道朋友、每個信徒或想要事奉主的人,都要經歷悔改的操練,而能徹底悔改、轉離惡行、得神憐憫,關鍵則在於「信服神」的心意(拿三5)。

信仰省思

1.在聖經中還有哪一些徹底悔改的好榜樣呢?

2.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是否有時常懊悔卻無力改變的經驗呢?聖靈又如何幫助我們離開這個循環?

核心聖句
你和你的子孫若____ ____ ____ ____歸向耶和華─你的神,照著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聽從他的話;那時,耶和華─你的神必____ ____你,____ ____你這被擄的子民;耶和華─你的神要回轉過來,從分散你到的萬民中將你 ____ ____回來。(申三2-6)

【清晨甘露】

得力的服事 林崇道傳道

主題讀經(拿三1-5)

前言
約拿書的第三章的主題是「得力的事奉」。
約拿被被吐在旱地上後再重新進入尼尼微城,其後的工作成效可說不可思議,然而如此得力的事奉卻是通過一番操練才造就出來的。(拿二10、三4)
事奉神的工人從事前預備、事奉過程到事奉後的省察,都要以真理為依歸;主耶穌也在事奉的前、中、後時時禱告,在禱告中得到神的話語引導。
神差遣工人是為了要滿足神的需要,必會明確指示,但事奉神的人雖明白神的旨意,能順服嗎?約拿兩次被呼召,過程中的行動作為、心境轉折、神的引導與安排值得深思。

本論
一、神的託付不打折(拿三1)
若遇隱藏的操練不用著急,在事奉之前必有靈修的操練,要誠實面對神,和神恢復關係。

(一) 隱藏的操練是必須的
使徒保羅事奉初期雖有能力卻使教會不安定,所以他回到大數隱藏起來,他離開後「教會得平安、被建立」(徒九22-24、31);保羅在隱藏期間不斷的和神建立關係、得到神的啟示、堅定使徒的權柄,直到巴拿巴在關心教會之途中去找出隱藏的他後(徒十一25),才再次更堅定、不畏質疑地用真理造就眾教會甚至今日的我們。
(二) 神的揀選是沒有後悔的(羅十一29)
神揀選猶太人不後悔,而神揀選我們來事奉祂同樣不後悔,正如約拿雖然不好,但神並未換掉他或取他性命,而是繼續教導他、給他機會。


(三) 體會神的救贖,善用恩賜事奉主(弗四7-12)
神把各樣的「恩賜」(與哥林多前書中,聖靈隨己意賜給個人的恩賜相同)賞給我們,從個人得到救贖開始,進一步領受屬靈的恩賜來服事、造就教會。體會神救贖之恩的人必會善用恩賜,各盡其職事奉主(來十二28)。


(四) 在操練中檢視和神的關係
約拿以為自己熱心事奉神,事實上卻悖逆逃避神,直至經過隱藏的操練後,神再一次差遣祂,其中體現出神對工人的愛和用心,而約拿(也是今日的工人)也要能在隱藏中深深地考察自己再歸向神、投靠主,再次接受呼召與差遣(拿二2-9) 、(林後一8-11)。

二、再次宣告神的話(拿三2)
(一) 神首次呼召約拿他無力遵行,但經過的操練練後,就生出力量能不計成果、不灰心喪膽地去傳警告、滿足神的公義,先知以賽亞和使徒保羅的經歷也相仿。(賽六8-10、林後四1-2)。
(二) 事奉要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不是展現自己。

三、清楚知道工作方向
(一) 神藉著操練修正約拿的方向。使他能夠回到尼尼微、走進尼尼微。(拿三3)
(二) 藉著操練能更清楚神所指示的服事方向(徒十六6-10),而工人也要順
服神給的方向,查驗聖靈的意思、謹慎服事。

結論
約拿經歷了隱藏的操練,在此中改變自己,其後神的話語再次且不改變的臨到他,讓他清楚知道神的方向並且重新得到力量能遵行神的吩咐,這樣的事奉過程,我們也要經歷。

信仰省思:
「改變自己就是最大的聖工」,請分享我們用神的話語省察並改變自己的經驗。

中心聖句:
我們既然蒙____ ____,受了這職分,就____ _____ ____,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 ____ ____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四1-2)

【清晨甘露】

有信心                                  

講道:賴大成傳道  

前言
宗教教育就是教導我們的信仰、培養我們的信心,我們若沒有信心就會失去信仰,非常可畏。
想要討神喜悅、就要從有「敬畏神」的態度開始,對真道有所認識、不以自我為中心、能明辨是非、心中有神的人才是神所愛的;除了對神的態度正確以外,對自己的態度則要「守聖潔」,珍惜看重自己的身心靈,追求神的聖潔;珍惜自己外我們更要對人存著善心與良心,在生活中行道,即「行良善」。「敬畏神、守聖潔、行良善」正是宗教教育所想要栽培孩子的形象。
今天談及討神喜悅的最後一個徽章是「有信心」,我們隨時都要有信心,若沒有信心就不像一個屬神的基督徒了。

本文
談及有信心,從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查考最為清楚,在這章中提到許多有信心的古聖徒,今日信徒的名字雖然沒有寫在聖經裡面,但是到天家的時候,有信心的名單可能也有你和我。
一、信心的定義(來十一1-3)

(一) 信就是所望知識的實底。
實底即是答案或證據,例如對救恩的計劃或是天國的存在,某些人只以為是知識,但是我們卻相信,知道必有,我們便和他人不同。
(二) 未見之事的確據。所信之事雖然還沒有見到,但是就像已經有了證據一樣,有並且保持信心使我們能從讀聖經而明白並相信神造天地,一切都是因為有神創造才存在。

二、信心是因信神才開始(來十一4-6)
還沒有信神、不認為世界是神造的,信仰就還未能入門,而因為相信也會得到證實,如亞伯因著信被稱義(雖然被該隱所殺,卻是神悅納的)、以諾因著信而被神接升天,不經過死亡,也因他與神非常親密、能明白神的旨意才會因信為兒子馬土撒拉命名(此子過世災難就臨到)……,他們都是討神喜悅的榜樣(來十一5)。信心也要經過許多磨練才能堅定,先憑信心討神喜悅,才能夠為主發光。

三、 信仰三寶:信、望、愛(林前十三13)
信了耶穌、讀懂了聖經,在聖靈的帶領下就能以耶穌為主為王,在追求中不斷紮根,明白道理,而不會被異教之風牽引搖動。


四、 憑信心度過成長過程中的波折考驗。
不論在求學時期或職業生涯都會遇到種種考驗,我們應用信心求神彌補自己的缺乏或無能之處,不要主耶穌放在一邊,自己想辦法;若是願意拿出信心求告主,信心也更能逐漸增長。

結論
一、 信仰需要日積月累、兢兢業業地經營。從小就從時常聚會紮根。
二、 聚會不可少、學業亦不可偏廢,然而信仰是一切的根基。
三、 萬有都是主掌權的,我們要在困境中忍耐並努力前行,若有信心在主裡生活,必有所收穫和體會。

信仰省思
請和家人分享一個在成長過程中憑信心靠主度過難關的經驗。

核心聖句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__ __ ,是未見之事的__ __。古人在這___ 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1-2)

   

                          

【清晨甘露】

行良善—-抬頭拜神俯首待人 蔡又晴弟兄

主題讀經: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一16-17)

前言:
何謂良善、正義、公平?簡單地說用合宜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人會作惡是因為覺得自己偉大;但看看最近的災難如夏威夷野火、河北暴雨……,自以為偉大行得通嗎?
人在大自然面前和神面前需要先謙卑,即先「敬畏神」,如果人連神都不怕,就不可能談公義、良善等抽象概念;反之,能謙卑敬畏神就能行出神眼中的良善。

本文:
一、 信仰是從小愛走向大愛的過程:不要抬頭拜神卻忘了俯首待人

我們在信仰上是否「只抬頭拜神,卻漠視周遭的人」?除了自己追求神的道理,我們也要自省是否有成為耶穌在世上的代言人,身體力行實踐主道。(路十八10~14)

二、在神的眼中眾人平等 沒有高人一等
(一) 神是打破階級、貧富和各種不合理桎梏的主。(路九56)當信徒在教會中待久了,要小心落入『真教會的信徒比別人更優秀,更尊貴』的思維陷阱。
(二)我們蒙救贖並非因比人優秀,也不會因蒙拯救而高人一等;既僅是蒙恩的罪人,就不可自高,反而更有責任來擴散主的愛、公平與和良善。
(三)教會也是打破階級的地方,無論身分如何,我們都共有一位在天上的主。(提前六1~2、弗六9)

思考1:我們是否有跟貧苦的人、窮困的人、生病的人站在一起?還是我們覺得教會內是相當完美的場域,未關懷他人需要?

思考2:如果家中有外籍勞工,我們是否有善待他們?使他們因為在你的家,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幸福?

三、不要只責備世界,忘了教會也要定期的自省
(一)當我們覺得哥林多教會太骯髒污穢時(林前五1-2),回頭看看我們完美了嗎?是否還有許多要進步的地方?我們習慣用聖經的標準來衡量不信主的人,卻忘了需要來衡量的正是信主的人。(林前五11~13)所以應當時時反省並要悔改,把接受福音的初衷找回來。(啟三2~3)
(二)教會是多樣性的聚合,需要彼此理解與尊重。
初代教會選立的七位執事(徒六1~5),依名字來看全是希臘化名字,可想他們若非是希臘化猶太人就是接受福音的外邦人,也才需要他們來照顧教會中相同背景的弟兄姊妹。
(三)文化的突破與散布總是與傳揚福音同步進行。回想腓利向埃提阿伯(現今衣索比亞地區)的太監傳福音的過程,讀起來很簡短,實際上卻要有極大跨越文化的勇氣才能夠和膚色、語言、習性都不同的人分享福音;在教會中,人們有不同的習慣、外表和背景,更需要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實踐良善。

結語
在主題經文當中,以賽亞先知教導我們要學習向神逐步靠近,從個人層次(除惡行善)至社會層次(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再到國家層次(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都要自我省察和調整。若我們曾從時時要求自己變成僅僅要求別人;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自我要求,行神眼中的良善。。

信仰省思
對於身邊需要幫助關懷的人群,我們是否站在同理的角度,看見他們呢?請分享我們這週的關懷行動。

中心聖句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____ ____,要止住作惡,學習____ ____,尋求____ ____ ____ ____,解救____ ____ ____ ____ ;給孤兒____ ____,為寡婦 ____ ____。』(賽一16~17)

勒住舌頭(雅各書第三章)

林崇道傳道

【清晨甘露】—聽道摘要2023.05.02

前言

主題經文:(雅三1-12)

雅各書在新約書信中成書較早,主旨是在勉勵信徒「因信行義,為要成為初熟的果子獻給神」。想成為能初熟的果子,先有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能幫助我們經歷試驗、認清試探、聽道也能行道,並要將內心真實的虔誠藉著勒住舌頭、真實的愛心、不沾染世俗表達出來,本章藉著雅各書第三章來探討「勒住舌頭」2的真理。

一、不要多人做師傅(雅三1-2)

人性的軟弱是喜歡教導人而不喜歡被教導,因為會教導人感覺比較懂聖經或是比較敬虔,可能會有一些優越感,哥林多教會也是如此,他們分門結黨、自以為是,作師傅的很多,可惜卻沒有人帶著為父的心,只想各立山頭、卻不愛弟兄。(林前四15)

主耶穌提醒我們,我們說的話在審判時句句都要供出來(太十二37),所以講話時要謹慎戰競,特別是有恩賜且被賦予更多發言機會的弟兄姊妹更是如此,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要,我們要自省自己所說的話合乎真理嗎?是否能說能行?在會中講話前,要注重靈修,常常竭立追求,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2)

二、從話語可以看出靈修程度

一個人內心所思所想,會藉著言語表達出來(太十二34-35),就如中醫可以從舌苔看出人體內在健康與否,我們的言語也表達出靈性強壯與否。世上固然沒有完全人,但我們仍要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想達成完全就要從言語的靈修開始,能勒住舌頭、克制私欲、約束己心。

三、舌頭雖小,力量甚鉅

        (一) 影響力大

駿馬狂野活躍,但憑一只嚼環就能調度行動、船隻巨大沉重,但藉一枝舵就能操縱航向、小小火星雖然微弱,卻能引發森大火,舌頭在人體比例中也甚微小,但是就如嚼環、船舵、星星之火般有龐大的引響力,怪不得雅各長老在雅各書第一章就提醒我們「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當年羅波安王就是因為言語不當而失去民心。亞比該柔和的話語則勸動憤怒的大衛王,使他因為不去伸討拿八的罪,而能在神面前坦然站立;可見一言可以興邦也可以喪邦,不可不慎。

(二) 破壞力強

舌頭雖然微小,根據雅各長老所述,卻能汙穢全身,讓我們下落地獄。比野獸還難以制伏、又像生化武器那般能毒害人(雅三6-8),生死都在舌頭權下(箴十八20-21),我們都要吃舌頭所結的果子,為言語造成的結果負責,所以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切勿用話語傷害人、絆倒人,若不能說得合宜,不如閉口不言(箴十七28)。

四、勒住舌頭

(一)勿一口兩舌。

既然話語會反應生命的源頭,已經受洗歸主的人就應要有新人的新樣(弗四20-25,弗五4以下舉出反例可以對照參考),反映出真理的仁義和聖潔;而勒住舌頭(謹慎言語)也是蒙福的源頭(彼前三10),相反的不願勒住舌頭則會招來禍患,以色列人無法迦南就是因為一直用言語抱怨得罪神,是我們的鑑誡。

(二)觀果知樹,話語會反應生命本質。

主耶穌是真葡萄樹,我們是枝子,若和主連結就能結出善果。(路六43-45),(猶8-10)常隨意罵人或苛責教會、說場面話、官腔官調或不合真理的話語(多一10)都反映出生命沒有和耶穌連結,我們應針對自己和他人的言語省察、分辨。

五、如何勒住舌頭

1.要順服,願意被真理約束,排除影響得救的因素。(雅三3)

2.即使把可能屋會全身的火苗熄滅,靠聖靈制死私欲(雅三5)

3.經歷火煉的靈修,以賽亞先知的嘴唇被火炭潔淨後,就能蒙主差遣了。(賽六6-8)

信仰省思:在平日生活中,是否有對親近家人說出不恰當的話後,感覺後悔的經驗,你曾為此求主調整自己嗎?

中心聖句:我們用舌頭____ _____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____ ____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雅三9-10)

真實的愛心 林崇道傳道

聽道摘要(雅各書第二章)

主題讀經:聖經《雅各書》第二章1-20節

引言

《雅各書》成書較早,主要的重點是闡釋「因行為稱義」;而保羅寫的《加拉太書》則論述「因信稱義」;至於《羅馬書》則綜合《加拉太書》與《雅各書》的說明,表達義是本於信(從信心開始,即因信稱義)、以致於(終於)信(因信行義,即用信心行義、持守到最後)的真理,所以保羅寫下「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

本論

根據雅各書第一章第26-27所述,真實的虔誠能藉著三種信心的行為表現出來,即「勒住舌頭、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真實的愛心)、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本篇藉由雅各書第二章為主,查考如何行才算是行出真實的愛心。

  • 不可按外貌待人

道理的總綱是「愛神」和「愛人」,而按著外貌待人是我們不能愛人如己的主因;我們所信奉的榮耀主,為我們成為貧窮的外貌(林前8:9),也揀選那些外在貧窮缺乏的人,使他們在信上富足,可以承受神的國。

所以按著外貌待人是得罪神的,除了辱沒主、不尊重神以外(箴14:31),以撒偏愛能為他打野味、做美食的以掃,幾乎打亂了神對雅各承受產業的應許;法利賽人憑著外貌認耶穌而逼迫敵擋他,更導致自己失去救恩;因此我們應謹慎,不隨意以外貌待人,當討那不偏待人的神喜悅。(彼前1:17)

  • 不論斷人

我們和周遭的所有人都是受造的,是非對錯的標準和所行所為的成功失敗並不是由我們判斷,而是由造我們的主決定,所以我們不可以論斷(審判定罪)他人,要明白這些完全是神的主權: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雅4:12)

  • 追求在信上的富足

第一點中提過,神所揀選的些外貌貧窮的人,要讓他們在信上富足,得到神的國;這並不是指神專要揀選財務上的匱乏者,而是指自覺貧窮的,即登山寶訓中的虛心人方能得到天國的福分(太五3),所以我們個人要在神面前虛心謙卑,竭力追求蒙神恩眷,在信上富足,得著神國。

結論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6)要能證明有信心,就必須要用行為表達。沒有行動的信心不但是死的,也和魔鬼戰兢恐懼的信沒有分別。(雅2:19)

亞伯拉罕因著信獻上以撒、喇合因著信從耶利哥城中被分別出來得到拯救,都是憑著行為來證明信心並得到神的稱讚,亞伯拉罕就像是已經受洗的信徒、喇合則像聽了福音就相信的慕道朋友,不論現在是什麼樣的身分,我們都要趕緊拿出行動,神要什麼就向祂獻出什麼,不偏待人、不論斷人、切實愛人如己,這樣能生發仁愛的信心就發出功效了(加五6)。

信仰省思:

  1. 我們是否曾經憑著外表,決定要不要傳福音給一個人呢?
  2. 分享一個自己在生活之中,覺得最難「知道又行道」的事項。

中心聖句:原來在____ ____ ____ ____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_____ _____的信心才有功效。 (聖經加拉太書第五章第6節)

成為初熟的果子(下) 林崇道傳道

聽道摘要(雅各書第一章)

主題讀經: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聖經雅各書第一章18節)

《續上篇http://59.124.241.244/?p=4396

成為初熟的果子條件二:要認清試探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雅一13-14)

一、人為什麼會被試探?

試探(試探和試煉的原文是相同的,需依上下文瞭解意思)不是來自於神,神也不會被惡試探,乃是我們裡面的惡欲牽引、誘惑我們進入試探。律法本是聖潔、公義、良善的,藉著律法我們才知道神喜悅和不喜悅什麼,也因為有了律法罪也能被定義,所以律法設立後,罪就有著力點,找到縫隙來誘惑我們去犯罪,得罪神(羅七4-5)。

撒旦藉著混亂、質疑神的話,引起我們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若我們的私慾懷了胎(給魔鬼留地步,進入試探)就生出罪;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一15))。始祖犯罪吃善惡果、該隱因祭物不被看重就生氣至於打死兄弟,都是如此發展;也要謹慎別自以為站立的穩,或把錯誤合理化,例如求神讓我買樂透中大獎再奉獻;巴蘭先知為了得利,明知道神不允許以色列民被咒詛卻不斷求問等(雅一16-17)。

二、如何勝過試探?

  • 看清人生的價值觀(彼前二11-12)。

我們是在世寄居的,目標是靈魂得永生,為此必須靠聖靈勝過試探的引誘。

  • 不要給魔鬼留地步(弗四5-29)。

不要順著情欲,體貼肉體(如不誠實、恨弟兄、貪心、汙穢言語等)。要逃避淫行、拜偶像的事(林前十14)、不合真理的各種教訓(提前六11)和少年人的私欲,方能作主尊貴合用的器皿(提後二22)

  • 保守我們的心(箴4:23)

心中的思想會決定生命的表現和結局。例如亞拿尼亞夫婦起了欺哄聖靈的心,底拿動念去看看示劍城的生活,都導致了無法轉圜的悔恨。

  • 要用真理來辨明,用神的話勝過試探(太四4、7、10);為一次交付的真道竭力爭辨,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 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也就是真理(弗一20)。

我們要多多禱告,靠著聖靈引導我們渴慕真理,才能認清試探、不進入試探、得勝試探。

成為初熟的果子條件三:聽道也要行道

  • 聽道就當行道

如果只聽道而不行道,就是自己欺哄自己,對我們沒有益處,就像照鏡子後就忘記自己的樣貌,神的道對我們而言只停留在聖經知識,沒有改變生命,也不能成為初熟的果子。

  • 行道前要明白道理(羅十2-3)
  • 存著「溫柔的心」來「領受」,而非研究所栽種的道(雅一21)。主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十一29)。」所以我們也要存著柔和謙在的態度,追求明白道理。
  • 人的心會影響對道理的反應,如撒種的比喻中,撒在路旁、石頭荊棘的種子,都是因為心中有許多的阻礙,導致道裡沒有辦法成長,使主的道理順利栽種;柔和謙卑的心田才是好土地,可以幫助我們多多結果。
  • 代求(路十三8-9)

主耶穌說過栽在葡萄園中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本來已經要被砍掉了,幸好有管園的人為他代求,並且願意持續為它翻土、施肥,才能繼續存留。所以剛強的弟兄姊妹,也要在無力行道的肢體上看見自己代求和扶持的責任。

  • 如何行道
  • 對於真道要詳細查看、並以真理自我省察
  • 對於疑惑不要強解,只要以經解經、謙卑順服,等候聖靈的啟示。(約十四21、23-24、14)
  • 相信遵行必然得福(太七25-27、廿五34)

結語

當我們提起真實的信心,靠著信心協助我們經歷試驗、認清試探、活出真道後,內心真實的虔誠就能藉著勒住石頭、真實的愛心、不沾染世俗表達出來,使我們成為神所期待的、初熟的果子,討主的喜悅。

信仰省思

  1. 在生活當中,你有沒有過私慾作祟的體驗(如莫名想發火、想一直從事喜歡的娛樂而不能停下來…?),當時怎麼戰勝的呢?
  2. 我們是否有經過代求後,看到所愛的肢體成長茁壯的體驗?

中心聖句:雅1:22 只是你們要___ ___,不要單單聽道,自己___ ____自己。

成為初熟的果子 林崇道傳道

聽道摘要(雅各書第一章)

主題讀經: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聖經雅各書第一章18節)

引言

本段經文是《雅各書》的重點所在,其中「好像」初熟的果子就原文查考,應理解為「成為」初熟的果子。信徒明白真理、生發信心決定接受赦罪的洗禮(被神重生、與神恢復父子關係),有了永生盼望後,應當追求成為初熟,即最好的果子,把自己獻給神、榮耀神。

本論

當成為初熟的果子

始祖亞當被造時本是卑賤的塵土,但是神在他的鼻孔吹了一口活氣,就成了有靈的、尊貴的活人。人有靈性就懂得拜神、既有靈魂就不能只著眼於肉體的生命,要盼望永遠的生命;而主耶穌為了拯救亞當犯罪後與神隔絕、陷在罪惡權勢之下的我們,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成了叫人活的靈,神的靈就是真理,所以神乃是安排救贖的計畫,用真道生了我們。(林前十五45)

雖然每個人接受洗禮的入門方法可能不同,如求醫治或求平安,但最終都要在真道上被建立,而神也希望我們成為初熟的(最好的)果子,因為屬神的人乃是為了祂的榮耀而被造的(賽四十三7)。

在舊約聖經中耶利米書的記載也可看出,同樣是以色列選民,在神眼中也分成初熟極好的果子和敗壞不可吃的果子(耶廿四2),而兩種果子的差別在於是否能一心歸向神;今日得主救贖的我們,也應該一心歸向神,追求成為初熟的果子,全心歸向神,讓真神得到榮耀。(啟十四4)

對照雅各書第一章來詮釋以賽亞書的內容,我們明白要成為初熟的果子獻給神,要先有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能幫助我們經歷試驗、認清試探、聽道也能行道,將內心真實的虔誠藉著勒住石頭、真實的愛心、不沾染世俗表達出來。

成為初熟的果子獻給神(條件一):經歷試煉

雅各書寫作時期,是使徒時代的中後期,有許多天災人禍、個人或環境的操練,正如現今的世代一樣,許多的災難和操練都擊打困擾著我們,但想要成為初熟的果子,卻要能在百般試煉中以為大喜樂,相信按神的旨意忍受試煉的人,並能得著生命的冠冕。(雅一12)

  • 試煉的意義:
  • 要讓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4)。
  • 看出信仰的真實狀態,並能自我調整(路八13)
  • 幫助我們與罪斷絕(彼前四1-3)
  • 幫助守神誡命、為神見證的人在被逼迫時仍站立的住(啟十二17)

二、神給人百般的試煉,想試出什麼?

  • 信心(雅一3),信心能幫助靈魂得救(來十39),例亞伯拉罕因信生出子孫(來十一12、羅四18);也能幫助勝過世界(約壹五4),例如挪亞(來十一7)因信動了敬畏的心預備方舟、摩西因信不和埃及人同享罪中之樂,被神所用帶領百姓離開埃及(來十一24-27)。
  • 忍耐到成功(雅五7)。

三、面對試煉時如何面對?

  • 在大試煉中以為大喜樂(雅一2),不是虛假的自我安慰,而是從因信心生出喜樂(彼前一8),也因信心我們能深知神的憐憫(彼前一3)、有活潑的盼望 按神的意思憂愁,並能回轉歸向神(尼八11-12)。
  • 祈求屬靈的智慧(雅一5-8);進入神的殿中思想神的話(詩七十三17-24)、能用基督虛己順服、甘心受苦的心志(腓二7)當成兵器(彼前四1)。
  • 求神讓我們看清人生的真相(雅一10-11)
  • 忍耐到底(雅一12)。在艱困的環境中忍耐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被主耶穌的愛激勵才能忍耐到底(羅八35-37),也才有行道的動力(約十四21)。

(待續)

信仰省思:

  1. 回憶遭遇試煉的經驗,什麼情境使我們感到最為艱苦?
  2. 承上題,使我們感到最安慰的又是什麼情境?

中心聖句:他按自己的旨意,用___ ____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____ _____的果子。(聖經雅各書第一章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