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兒女遇見神 簡明瑞傳道
主題讀經
新約聖經 約翰壹書三章1節
本文
我們各人都要與神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遇見神,藉由禱告、讀經和參與聖工,來建立並維持關係,在信仰上不斷追求成長。
一、我們是神的兒女 (約壹三1)
(一)人人與神都是第一代的父子關係,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
(二)我們是蒙父何等的慈愛,才「得稱」,也「真是」神的兒女。
(三)因相信神賜下權柄,我們得以像兒女一樣,直接向神禱告。(約一12)
二、如何遇見神
雅各前往母舅拉班家的途中,神主動向他顯現,使雅各遇見神。經歷神之後的雅各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二十八16)
(一)遇見神—在生活中感受到神的存在、引導和工作。
遇亨通當喜樂,遭患難當思想,神使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傳7:14)。當用心察看神的作為,否則無法遇見神。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傳七13)「為曲」是神的主權,無論順逆都學習接受神的引導和改變,若不改變則會變成對神失望;反之願意改變,遵行神旨意的人必得益處。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神不會失誤,也不開玩笑,神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意義,是要我們「遇見神」。
(二)認識神要透過學習—學習敬畏神,又教訓兒女這樣行。
1. 我們要謹慎,慇勤保守心靈,免得忘記神的作為、免得離開神(申四9-10)。要如何學習敬畏神?聽道後要行道,行道中體驗神,即是生活中遇見神了。
2. 父母有責任帶孩子來見耶穌,並把握成長中接觸教會的機會,讓孩子從小習慣來聚會、坐在會堂聽道,父母以身教帶領孩子就近耶穌(可十13-16)。
(三)亞伯拉罕帶兒子以撒遇見神(創二十二6-14)
亞伯拉罕帶以撒上山獻祭時,以撒問起燔祭的羊羔在哪裡?亞伯拉罕給的答案是「神必預備」。以撒仍與父親同行,甚至到被捆綁放在壇的柴上。神看到亞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了,因此預備兩角扣在稠密小樹中的公羊,耶和華以勒!父子二人同行,因著順服一起經歷神。以撒長大後挖水井的故事即是呈現他經歷過神的作為,曉得神的心意,不與非利士人爭。以撒的生活次序是先築壇(信仰)à再支搭帳棚(家庭)à後挖水井(生活問題),將神安排在生命的首位,神也大大祝福他,給他寬闊之地,使之昌盛(創二十六22-29)。
三、如何抓住神
(一)要禱告(腓四6-7)
禱告三要素:禱告、祈求、感謝(無論順逆)。每天和神說話、聽神說話。
(二)要讀經(約五39)
聖經是為耶穌做見證,沒有讀經就不會認識神,無法曉得神旨意也就不能遵行。
(三)要事奉(弗四11、12、16)有事奉信仰才會成長,有責任感與歸屬感。我們都是肢體,照著各體功用彼此相助,在愛中建立自己,並且各盡其職,一起建立基督的身體。
討論與分享
- 信主了,有恩典嗎?苦難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過程,你曾遇過苦難嗎?在等待中若還沒遇見神,當時的想法是如何呢?請分享。
- 當孩子有過經歷神的體驗(如亞伯拉罕帶以撒獻祭),和神有良好的父子關係(雅各親自遇見神),在遇到生命難題或抉擇時,孩子就會先想起神,願意順服,讓神參與決定,符合神的旨意。你是孩子或慕道朋友的信仰引導者嗎?可以從哪裡開始做起呢?(如:家庭祭壇、聚會崇拜…)
結語
保羅為信徒禱告,也是教導我們如何禱告。勉勵信徒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聽道-明白神的話);希望他們行事為人能對得起主(行道-蒙主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結果-好行為),漸漸地多知道神。如此正向循環,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就能不斷遇見神。
信仰省思
我們都是蒙神恩典成為神的兒女,應當熟悉並聆聽、遵行神的道。藉由聚會常常親近神,神就與我們同在;藉由讀經日日切慕神的話,經文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力量;藉由禱告時時交託神,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就滿心知道神的旨意,成為神所喜悅的兒女。
中心聖句
『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 ___ ___ ___ ___;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___ ___ ___ ___,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 ___ ___ ___ ___ 。』(西一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