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檢視的信仰為人 郭建男傳道
前言
在撒母耳記上第十二章記載撒母耳先知在即將卸任士師工作前的自我表述,從中幫助我們學習主題:『能被檢視的信仰為人』。
本文
一、對神對人都不虧負(1-5節)
1.(撒母耳的)盡忠職守
忠心態度:無論是神給我們的話語、命令、甚至是應許,如此相信並且去做,這就是忠心的表現,並應拿掉自己的想法,神如何交辦我們就怎麼做。(林前四1~2)。對神忠心其實也是對我們自己的一個保護。
照主旨意:當神的吩咐一下達,我們就是照神的旨意行事。或許在信仰生活、家庭,有些對我們來講較困難的,但是我們還是去順從神的真理,照神的吩咐旨意行事,如此就是盡忠職守的表現。
事奉傳承:撒母耳先知如今完成士師的工作,他其實是身兼數職,其一身份是「士師」,這個工作是階段性。聖工的傳承,如同活水一般,有新舊的交替,新人可以學習成長。
2.盡力服事
將自己獻上當作活祭,為主而活:是聖潔的、 是 神所喜悅的、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效法主耶穌榜樣;信仰是與主同走十架道路;會有受苦,並單純享受;信仰是事奉神服務人,『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精神,與主同受苦難。(可十45)
3.不虧負人
撒母耳講述本身在當士師時,沒有運用神所給他的權力欺負別人或是得誰的好處。信仰是要使一個人的生命改變,能得神的救恩,按神的旨意而行,行出信仰中愛神愛人的內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二十四16)
二、記取教訓、敬畏聽從(6-18節)
1.記取教訓(6~12節)
撒母耳藉回顧歷史:選民忘記神恩,急難中求告神,神拯救的循環。並在亞捫人攻擊事件中 ,神提醒他們其實耶和華才是你們的王,而非他們所想要立的王。(十二12)所以,應當記取教訓,不要一犯再犯;在試煉或試探當中,要懂得倚靠神,求神幫我們開路,得以勝過。(林前十11~13)
2.敬畏聽從(13~14節)
神讓選民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人所不足的需悔改記取教訓,重要的是現在及未來,重新再出發,關鍵在:敬畏神、事奉祂,聽從祂,不違背神的命令。如此行,人會在信仰中得平安。信仰其實不困難,是人弄複雜了。信仰就是:聽神的就對了,按祂的話去做,順從神的旨意。(賽四十八18)我們今天聽從神的話,就得到一種保護,進入到神的保護裡面,做神順命的兒女;並且信仰進入聖潔的事奉,使我們所行的會蒙主帶領祝福。(彼前一14~15)
3.認罪悔改求告神(15~18節)
選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要求神立王,其實就是罪。知道有罪則要悔改認罪。人很『強勢』,意見很強;對於神的禱告,不是交託,是『要求』,這其實也是一種罪,罪就是沒有達到神的目標。要回轉,神的赦免與恩典才臨到,我們回歸到神的旨意當中。
三、持續不斷靈修事奉(19-22節)
1.不偏離神走主道路(19~22節)
決心悔改認罪,選民從『偏行己路』回歸到『神的道路』,把『自己』去掉,要回到神的旨意裡面,當下決心悔改認罪,撒母耳安慰百姓,以後不要再偏離神,『盡心盡力事奉神』提醒他們,不要又再偏離(21)我們在不斷的靈修事奉當中,不偏行己路,進到神的旨意祂的道中,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神的喜悅。一個人的信仰,必須是動態的,是持續不斷的靈修和禱告(23),在信仰生活中,這項事情是很重要的,是成長的關鍵。
2.真正敬畏神事奉祂(24~25節)
信仰要實實在在,誠誠實實的信仰。真正的事奉神,人的信仰才 能長長久久。
結語
聖經裡面的兩個人物:撒母耳、約書亞同樣的交代,信仰要走到最後越走越穩,越走越美,實質的敬拜與、事奉、敬畏神是關鍵並能幫助下一代。(書二十四14)
信仰省思
回顧過往是否有過『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他,想念他像你們所行的事何等大』(撒上十二24)的體驗?分享一下對個人有什麼造就?
核心聖句
至於我,斷_ _ _為你們_ _,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_ _正路指教你們(撒上十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