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命的陰霾  

文稿選編同工

 

最近國內外社會意外、災禍頻仍,許多人會問:「既然有神,神為何讓這些事情發生?為何會讓我們遭遇災難 ?」尤其當災難臨到,我們如同被雲霧罩住,不能撥開,看不見陽光。但如果我們能夠從聖經中了解患難的意義,或者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如何走出生命的陰霾?

 

1. 耶穌是生命的主

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於祂,人若順服主的帶領,就能得到興旺。

 

聖經中人物,約瑟,他的一生並不順遂,每每落在逆境中;即便開始有了希望,然而隨即又被打入谷底。他是父親最疼愛的孩子,引起兄弟的妒忌。當他作夢夢到太陽、月亮、十一個星向他下拜,向家人述說時,即開始了坎坷的命運;被哥哥賣到埃及,把他賣給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聖經提到,

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他主人並且派他管理他的家,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裡  【創卅九3-4】 。

然而他卻因拒絕女主人的誘惑被下在監獄裡。雖在監獄中,但耶和華仍舊與約瑟同在,向他施恩,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司獄也因此把監裏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約瑟手下【創卅九21-22 】。約瑟一生敬畏神,並不因為屢屢環境不順遂來埋怨神;但是我們也會感嘆為何際遇如此坎坷?

 

最後約瑟爲法老解夢,被提升到宰相的地位。直到遍地飢荒,兄長來埃及擢糧,見到昔日的兄弟如今貴為宰相,擔心約瑟挾怨報復。但約瑟明白神的大能及安排,反而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

 

【創五十19】「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

【創五十20】「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人生的際遇起起伏伏,只要我們沒有違背神,沒有作壞事,就要確實相信,到後來,我們的命運都會是好的。約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們所信的神是「死而復活」的主,這是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信心。神已經從死裡復活、勝過死亡了。我們信靠祂,為何仍然心中擔憂,沒有信心呢??

 

聖經中另一個人物,乃縵元帥,當 亞蘭王要求以色列王想辦法治好乃縵元帥的大痲瘋時,以色列王沒有信心,又驚又氣的說:

「我豈是 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麻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王下五7】

然而,以利沙先知知道耶和華真神有大能,於是

「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什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裡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王下五8】

 

以利沙相信神,也醫好了乃縵元帥的大麻瘋。所以,當我們有許多事情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要來依靠主。祂是我們生命的主,要帶我們走出生命的陰霾!!

 

2. 耶穌是賜福的主

所謂福氣是平安喜樂,然而,有時候神會透過苦難來成全。

 

【約十六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耶二十九11】「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神是我們的天父,祂讓我們經歷苦難,是爲了讓我們的靈性得到操練。

 

有一位楊弟兄,他的女兒出生一周,常常哭鬧無法吃奶。有一天,楊弟兄和傳道負責人商量,爲拯救女兒的靈魂,決定安排特別洗禮。然而神賞賜特別的恩典,洗禮後孩子病得到完全的醫治,滿心感謝神。 洗禮是為了赦罪,但如果神願意,祂會賞賜特別的恩典給人,如同神使楊弟兄的女兒病得醫治一般。

 

但是,有時候生病禱告不一定能夠得到醫治。難道,是神的能力不够嗎? 還是神不聽我們的禱告??聖經中,保羅如此見證自己的病痛

 

【林後十二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剌加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

【林後十二8】「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剌離開我。

【林後十二9】「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雖然我們有病痛、雖然我們的主沒有醫治我們,但是 神的能力覆庇我們,祂有充足的恩典够我們用!!

 

人在世間,除了有患難,也有人遭遇貧窮。在貧窮中,人常常沒有指望,有的人甚至貧窮到一輩子都無法翻身。聖經教導我們,不要在意外在物質的貧窮,重要的是要有內在心靈的富足。主耶穌是神,但是卻出身在貧窮的木匠家中。窮到連放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但是需要的時候,天父也會賞賜給他。有一次,人要他繳稅,他沒有錢,便叫門徒去捕魚,從魚口中拿出一個銀錢去繳給政府。這也是很奇妙的事。耶穌在世,看似一無所有,但是卻是樣樣都有。因為他倚靠天父。這天父也是我們的天父。倚靠天父,就可以超越外在的貧窮及缺乏。

 

社會上常常有一些有錢人,外在雖然富足,但內在卻是非常貧窮。人生在世能富足是很好,但我們更要追求內在的富足。

 

曾經有一位中部原住民弟兄,農作尚未收成,沒有錢生活困苦。禱告中聖靈感動他往山上去。他在山上找到稀有的藥草,賣了錢,可以暫解生活燃眉之急。所以,當我們生活遇到困難,神也會幫助我們,使我們得到意外的平安。

 

3. 耶穌是得勝的主

得勝什麼?就是戰勝邪靈的工作。舉凡嫉妒、忿怒、分爭、批評、論斷,都是屬魔鬼的。要懂得分辨。

 

【雅三14】「你們心裏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分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

【雅三15】「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

【雅三16】「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不可因他人的毀謗,心生沮喪而不到教會。更不可因為患難與主耶穌隔絕。

 

大陸有一段時期信仰很不自由,有一位姊妹,是個老師,因信仰之故,被抓到監牢。她學習聖經中的保羅西拉,在獄中唱詩184首[奔跑天路〕,並見證傳福音。因為看見這女老師在患難中,不驚慌,反而心中有平安,於是出獄後有5人隨同信主。

 

【啟二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啟二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人死後有審判,得勝的得永生,就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我們當認識主耶穌,因為衪是生命的主、賜福的主、得勝的主。只要衪牽著我們的手,我們就能夠走出生命的陰霾,不再有驚慌,心中有平安!

 

 

 

一個人 一群羊 一條路

蔡又晴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

 

多少基督徒把這句話視為圭臬,在生命中用信仰走這條主耶穌的道路。剛剛信主時,我們往往是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無論好壞一人買單。在這個時期,我們的信心是大的,因為我們只為自己負責,就好像毅然決然放下一切跟從以利亞的以利沙,我們要去探索一個無比偉大的信仰,委身在一個完美無瑕的理想當中。

但是信仰不只是如此。

還記得九十九隻羊的故事嗎?【太十八12-13】

或許我們都曾經深深地被這種情懷感動,只要有一隻走失迷路的羊,我主耶穌必定翻山越嶺,披星載月的去尋找迷途綿羊。也可能我們都曾經立志效法,卻忽略了這個使命不是一時,而是一生的承諾。

 

隨著年歲漸長,總會清楚的認知到所謂「事在人為」的意義,社會上太多事情是因為某些個人的堅持,而流芳百世。最切身的例子,莫過於父母養育子女,十八年方才養育成人。一個人的堅持,常常會改變一個社會,古今中外偉人養成莫非如此。

 

一個有生命的信仰總會糾集越來越多同行過客,進而成為共奔天國路的夥伴。隨著信仰資歷的增加,或許我們會發現,在這條天國路上,我們已經不再孤獨,相反地在我們的腳蹤後方,有著越來越多的人群正在聚集。這時,我們必須改變觀念,你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在帶領一群人,既然要成為領頭羊,吃苦磨難就在所難免。耶穌曾嘆:『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這是一種信仰心志的表述,為了帶領所以做先鋒,既要開疆闢土,就捨棄嬌生慣養,但今天的我們做到了嗎?

 

信仰的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誰不失戀?誰沒失業?誰不徬徨?誰沒痛苦?當這些情緒障礙萬箭穿心之時,我們尋找靈魂的引導,卻也期盼信仰同伴的扶持,總有一天我們要伸手扶住身旁的夥伴。有人天真的以為,這些只是偶發事件,但事實卻是,走失的羊天天在增加,要找尋的道路卻是越來越遙遠,我們的心志卻未必隨著挫折而等量的增加。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可不慎!如果要做光做鹽,就不能成為不冷不熱的信徒,發光要持續,做鹽要保味。環顧我們教會,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天天都有迷羊走失,時時都有亡羊被抓,走在主路上的我們沒有太多抒發情緒怨懟的機會,只能持續前進、前進、再前進!不要小看自己的堅持,或許保羅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的堅持與貢獻,對後世的基督徒影響有多麼深遠一樣。

 

曾經好多次走進育幼院療養院當中,總能看到如天使般的志工穿梭其中,協助扶養照顧,他們的神情讓人動容,這些動作也不可能三天打魚,五天曬網,只有持之以恆的付出才會讓救贖的工作顯得有意義。神從伊甸園帶領亞當夏娃,之後歷經以色列民出埃及,立王蓋聖殿,降生釘十字架,差派使徒廣傳福音,救贖不能有空窗期,耶穌來到世上為的是救贖罪人,我們又是否準備好轉換自己的信仰角色,從一個人換成一群人呢?

 

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不會懂得感恩,耶穌降世扛起世人的罪,這種博愛的態度與堅持,值得我們反省再三。如果你走在得救道路上,請看看你身邊的朋友,如果你希望以牧人的程度面對末後審判,希望贏得那美好的冠冕,請開始注意那走失的迷羊,也請努力成為救亡圖存的關鍵人物,並且堅定不疑的忍耐到底。我們常說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但年紀漸長的我們,又擁有了什麼,讓我們不虛此生呢?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結交屠狗賣菜等社會人士,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就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明代文人曹學佺曾錄寫對聯「仗義皆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藉以諷刺當時不少上層社會的讀書人,不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奉承為己等行為無恥的醜樣。

 

講義氣,不能一概武斷的稱好道差,得視事件的本質是否合乎道理。聖經中沒有「義氣」這種字眼,也沒有褒揚義氣的事蹟,有的是幫補他人、行善、不懼惡權、為主道勇於挺出等觀念。不過聖經中記載有一位女子貴為王后,卻甘冒生命之險搶救神的餘民,她的表現可說是豪氣干雲,為了解救猶大人的生存危機,將命也賭上,因她說:「我若死就死了罷」,真有英烈千秋,慷慨赴義之凜然。

 

事情經過約略如此:猶大人以斯帖被波斯國王亞哈隨魯選為王后,末底改 (末底改的叔叔的女兒就是以斯帖) 卻冒犯了國王的寵臣哈曼,因為哈曼要百姓向他跪拜,可是末底改不從,於是哈曼對末底改的怒氣發作,利用親近國王的權勢,促使國王下詔擇定日期要殺害全國的猶大人,末底改緊急請求以斯帖見王除此詔命,但即便貴為王后,冒然見王,若王未伸出權杖表示同意,也將被處死,在三天三夜的禁食禱告後,以斯帖冒險行事,至終不僅解除了猶大人的滅族危機,更將惡人哈曼掛在原來準備要掛末底改的木架上。

 

「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箴十四32)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帖四14)

 

這是末底改於緊要關頭請求王后以斯帖拯救族人的話。設若以斯帖無情無義,只為顧全自己,不願冒險向王求救,則是否所有的猶大人都滅亡?若是,那麼也將不會有此等被擄之民的歸回、聖殿不會重建、先知的預言落空、耶穌不會是猶大人、甚至耶穌沒有降生,歷史重新改寫?斷乎不會!蓋因神的計畫無人能擋,因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應許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恩言必然成就(耶卅三14),以斯帖如果硬心地閉口不言,不向王求情,神也會另外興起拯救者。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奇妙的是神的經綸,雖有惡人的攪亂,卻也轉化為計畫成就的一環,且更彰顯了神的榮耀與權能。撒旦自以為釘死耶穌,全然破壞神救贖的經綸,卻反而成全了救恩,亦可見一斑。

 

閉口不言就以為置身度外,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塞住耳朵就以為聽不見,對於冷漠習以為常的人認為,反正問題總會有人解決,事工總會有人負擔,福音的帳幕神會自己擴張,我不跳出來,神也會興起另一位「以斯帖」,於是我們「閉口不言,靜坐旁觀」,只默默期待並「觀賞」神的作為,我們不但變得不冷不熱,還認為理所當然。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三16)。

 

神能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祂當然可獨行奇事,但神更希望我們與祂同行,在善工上有份。

 

以斯帖雖容貌俊美,但也係因原來的王后瓦實提被廢,才有機會被選召為新王后,成為通國猶大人中地位最高者。末底改要以斯帖知道機會是神所賞賜,遇此存亡關頭,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以斯帖挺身而出,為神打了一場美好的仗。我們不是國王或王后,也不是王子公主,容貌不俊美,也沒什麼才能,但神要的只是我們有願做的心,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神選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並將獨生子耶穌獻上,代我們嚐了陰間的苦味,賜我們永生的盼望,我們報答主恩乃理所當然,怎能閉口不言?怎能不挺身服事?若我們一味的冷眼以對,那我們還真是不講義氣呢!

 

憑信心,不慿眼見

文稿選編同工

【林後五5-7】「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祂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我們雖看不見神,但神賜下聖靈做為憑據,使我們更確信。信仰上,培植我們的乃是神。人若常憑著自己心裡的意見與感受去行事,就容易膽怯丶遲疑。所以說,「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

信心是神賜的,若是為主,就不需懼怕。凡事只看人,容易膽怯丶懷疑丶愈來愈沒信心。但定睛看神,就能坦然無懼。

 

如何配合神被神培植呢?〕

1不求看見才相信的信心

【路一18】「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著甚麼可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紀老邁了。』」…【路一20】「到了時候,這話必然應驗;只因你不信,你必啞吧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日子。』」

人若慿有限的認知來看待神,就不容易完全相信。撒迦利亞是個虔誠服事神、在神面前供祭司的職分的,却因人的軟弱也不能相信。所以神讓他付出代價,成為啞吧,直到孩子出生。

因此要自我警惕!我們也是站在神面前敬拜神的人,對於神的信息,我們是選擇性的相信?還是憑著信心,全然的相信?

【約廿25-26】「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多馬不相信主耶穌復活,要求慿據,甚至必須到三個層次:「看見釘痕丶指頭探入釘痕丶探入肘旁。」然而,即便多馬不信,卻也過了8天。當在這8天之中,當其他相信主耶穌復活的門徒滿心喜樂丶充滿盼望之際,多馬的不信,使他自己充滿疑惑、得不到喜樂丶甚至沒有盼望。主看透了多馬的軟弱,仍憐憫主動向多馬說話。

【約廿27】「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試想,此時此刻的多馬有多難堪?恨不得有地洞可鑽,逃離與他同在的門徒或眾人,只因為他起初的不相信。還好多馬回過神來相信說:「我的主!我的神!」。

若是神沒給多馬機會呢?或者多馬不懂得回轉呢?豈不可惜?不要求看的見的信心,要憑著信心相信,因為「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廿29】。

【約六29-30】「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他們又說:「你行什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什麼事呢?

人的不信,常常也是如此。要求「看見」神蹟,非得「看見」耶穌做了什麼事,才肯相信。我們要用心靈的眼睛看見,而不是用肉眼。來到教會,全然的相信神藉著聖經對我們的教導,就是與神和好,順服神的帶領,就是做神的工。在神的國度,相信神的帶領,相信神會帶領祂的工人,沒有太多自己的意見,就是做神的工!因為,神會親自動工。

 

2要求還沒看見就相信的信心

【約四47-53】 「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耶穌對他說:『回去罷;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什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大臣起初求耶穌快去醫治他的孩子,求神蹟的心意同一般人一樣。但主耶穌要調整他,先勉勵大臣「不要因為看不見神蹟就不信」,隨後說「你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回去,就知道兒子在耶穌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就活了。

神要我們還沒有看見,就能相信。

主一直在我們中間,與我們同在,並且賜下聖靈,不斷的培植我們。我們能否拿出全然的信心相信神?還是看見了,仍然無法相信,而讓神悲嘆?

 

3學習信心的看見

【來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何謂所望之事的實底?就是願意把信心放在神那裡:雖未見過,仍然相信,意即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十一8】「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

既然是還不知往哪裡去,走呀走,會因為不知前面的路如何,而膽怯丶軟弱,也會悲傷。但此時,神的話要成為我們的力量!抓住神,才能繼續走下去。這樣,我們也就會和亞伯拉罕一様,得神喜悅,領受神的應許。

【來十一13】「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有許多弟兄姐妹,信主後,仍舊生活困苦,仍然身體有病痛,但仍緊緊抓住神。若看近處,看見的是困苦、是患難、是病痛;但是,他們往遠處望,看見神,就歡喜迎接神為我們所預備,更美的家鄉。

 

如何用信心的眼睛看見?

1真知道神

我們知道神多少?

【弗一17-19】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祂;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當我們確實知道神的恩召有「何等」指望、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時,如此,就能真知道祂了。

以利亞真知道神的作為,相信神的話。

【王上十八1】「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

【王上十八41】「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

當以利亞的禱告勝過巴力的先知,他抓住神的應許,「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憑著信心的耳朵及眼睛便對亞哈說:「有多雨的響聲了。」

王上十八44】「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

第七次僕人說有一小片雲。以利亞用信心的眼睛預先看見即將要來的大雨。而不是用懷疑的口吻,說「神不是要降雨嗎,這一小片雲怎麼下雨呢?」

要用信心的眼睛去看。我們真知道神嗎?知道神,信心的層次是僕人肉眼的層次?還是以利亞信心的層次?

 

【來十一24-27】「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摩西在乎的是神的百姓,這是他信仰的價值。因此,成為法老的孫子,享受罪中之樂?還是成為神的百姓,享受永遠的福樂?摩西雖然知道王會生氣,然而,他更在意的是神會不會生氣。所以,摩西如同看見了主,憑著信心,離開埃及,並恆心忍耐。

我們有時太在乎肉眼看見的人的生氣,而不怕神生氣。倘若真知道神,就能用信心的眼睛,看見、做該做的事,得神的喜悅。

 

2幫助別人能看見

不單單自己看見,也要幫助別人能看見。

【王下六15-17】「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

敵軍的車馬軍兵圍困了城,景況很危急,沒有退路了。少年人尚未有信心,非常擔憂。以利沙為他代求,求神開他的眼目,使他能看見。以利沙的代求,神使少年人能看見滿山的火車火馬。

我們要用禱告堅固弟兄姊妹。當他們的信心軟弱、看不見時,爲他代求,求神開他的眼目,能夠用信心的眼睛看見神,神必開路!

 

主的A級精金

Hanna C.

我曾參與一個關於音樂教學與評量的研究計畫。這個計畫之所以被發想,是因為觀察到音樂教師評量學生時(不論是唱歌、吹直笛或音樂欣賞測驗),老師們沒有使用客觀的工具或標準,因此很難解釋學生如何得到該分數及排名。

 

為了避免老師的主觀偏見影響分數,也讓同學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好成績,改善教學盲點,因此提出了「行為契約」的計畫。排名不再被強調,學生也沒有和他人比較的必要。

 

在教學前,教師就必須預先把教學及評量的項目列出,並且用A、B、C、D作為評定等級,公告學生週知;師生彼此都根據行為契約來教和學,如此教學及結果就有依循的準則。因為學生清楚知道如何拿A,也知道什麼情況會失敗(E級,就是連D級也排不上),必須接受補考或補救教學。

 

以十七世紀音樂欣賞教學為例。評量前老師會事先告知學生以下的評分規準(題目中的素材或觀念都必須被教學過)

聆聽填答與譜例辨認

  1. 請問你聽到巴赫G小調小賦格曲主題一共被模仿出現幾次(在播放過程之內)
  2. 請問你聽到韓德爾彌賽亞的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賦格段落的主題一共被模仿出現過幾次?(在播放過程之內)
  3. 請問你聽到巴赫B小調觸技曲與賦格的賦格段落主題一共被模仿出現過幾次?
  4. 請你試著把以下譜例的「主題」及模仿段落(答題)圈出來(譜例:韓德爾彌賽亞的最後一首《阿們》賦格段落)

評分規準

等級 A B C D E
評量細項 答對四題 答對三題 答對兩題 答對一題 未達D

 

音樂欣賞僅有聆聽及辨認的評量,唱歌或吹奏直笛較為複雜,還包含音準、樂句、呼吸或態度,也都列出A.B.C.D的等級。然而,不論簡單或複雜,考試時只依照此「行為契約」評定成績;老師依照契約教學及評分,沒有教到的或沒寫在契約中的項目,不能突然加分或扣分。

 

這個研究計畫宣告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約定。神與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摩太 後書第二章4-5)

 

天上的父神,也藉著聖經向我們揭示了信仰的「行為契約」(誡命、律例、典章和得福招災的因素),使我們在走天國路的旅程中,有可循之規矩。

和世上小學不同的是:全知全能的主絕不會忘記提醒該注意的評量項目,也不會天外飛來一筆,忽然考從沒教過的題目;信仰最終的目標只有「去天國」( A級 )或「不去天國」( E級 )兩條路,沒有B.C.D級、更不可能停在旅途中。

 

更美的是,每個人的A級都是主爲我們量身打造,專屬於主我之間,不需要和他人比較的。

 

主不會任由屬祂的我們最終只能達到E級,卻毫不介意,祂切切希望人人最終都進到A級,得到不壞的冠冕;當我們停滯在B.C.D級時,主就會用各樣的方法,教導我們、淬練我們,使我們繼續向前邁進。

我們來看看主給我們的「行為契約」如何

  •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第六章8)
  •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第七章21)
  • 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第四章20-24)
  •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約書亞記第一章7)

其實,主豐豐富富的契約,都在聖經中寫明,此處列出的只是極小的幾句叮囑。在這學習真理的路程上,祂首先用洗禮與我們開啟了永生的約;以洗腳將天國福分賜給我們;將第七日分別為聖表明永遠的安息;打破自己設立聖餐,教導我們仰望天上的筵宴;又用聖靈培植、雕塑我們,為我們代求,使我們能夠遵行主的命令,敬神愛人;並且應允:祂必會向遵行誡命的我們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藉著聖經的話,我們向主耶穌與那些效法主的列祖學習,主的應許和恩典都會通過「遵命」的條件加給我們,使我們能一無所缺,在世路不斷前進,按部就班通過B、C、D的關口,被熬練成為A級,如同精金不再怕火煉,高分通過考試,這就可以放下世上的勞苦,像一株花朵在最美麗的時刻,移植到天父的家中。

 

相反的,如果我們不儆醒、不遵命、不效法主、不跟隨列組的腳蹤,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情,最終我們也將照著主和我們的契約,如同那不結果的無花果樹、濫竽充數的稗子、燈油用盡的傻童女、把一千埋入地底的僕人一樣,岌岌可危,被視為不及格的E級,只能在黑暗中哀哭切齒了。

 

你希望成為那A級的精金嗎?切實與主合作,遵行主命吧!

做基督徒不難,順服而已!

 

 

閃亮的小星星

閃亮的小星星           ~願神祝福炊事組的所有同工

文: 虹/ 圖:張黑熊

廚房

微暗將亮的清晨有你們熱切的身影

默默獻上無人知曉卻最美的心情

冬天有呼嘯的颼颼冷風

夏天有熱氣燥人的太陽老公公

您們耳邊卻迴盪愛的鐘聲

 

揀 洗

炒 拌 炸 煮 蒸

是什麼樣的力量使你們卸下優雅的妝容

是什麼樣的毅力堅持著向隅一角的服事工程

 

我想那是一彎愛主愛人的恩典彩虹

承載著花香滿徑的豐盈

播散滿足的繽紛歡騰

 

我想那更是一顆顆天上的小星星

在夜中亮亮晶晶

不求照耀大地

只求微微綻放光明

獻上自己 與主同心同行

 

那井名為「利河伯」

藍溪

以撒離開那裡,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創26:22)

 

不久前跟幼稚班小朋友講「以撒讓步」的故事。我讓小朋友猜:「當以撒的僕人每挖了一口有水的井,非利士人就來爭奪,而以撒有沒有讓他們?

每個人都搖頭。原因?「那是以撒的井啊!為什麼要讓給別人?要跟非利士人打架,把他們趕走!」

這是四、五歲小孩直覺的反應,也是人類的天性吧,為了生存要捍衛自己的權益和財物,據理力爭。

以撒並非沒有能力與非利士人對抗,然而他選擇一再的退讓,另挖新井,終於到達寬闊之地,得神親自應允賜福,日興月盛!非利士人也因而看出真神與以撒同在而前來求和,欲與其立約,雙方從此和平相處。

 

他們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創26:28-29)

 

克制怒氣、忍耐、讓步,似乎都非人的本性,須由不斷學習與操練才逐漸習得。身為基督徒,自幼即接受聖經的教導:應做和平之子,面對憤怒和爭端,我們當盡力成為和平使者,以恩慈化解衝突紛爭。保羅在羅馬書中勸勉我們: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

在人心暴戾浮躁、凡事講求自身「權益」的現代社會,禮讓容忍已是日益稀有的美德。主耶穌的教訓

 

「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9)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它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6:27-28)

 

這些教訓看來都如此「違背人性」,但若我們願意盡力遵行,終必如以撒來到利河伯,也讓主的名得榮耀!

 

 

 

主關心門徒的信心  

文稿選編同工

舊約時代的信徒稱天上的神作「主」,但是他們並不知這位「主」是誰?因為看不見「主」,不容易生發出信心,常常忘記了主的吩咐、命令、違背了主。因此舊約中,看見神雖然領選民出埃及,神的百姓卻常常背逆神。

所以當掃羅被主的光照、仆倒在地上時,他問:「主啊,你是誰?」主清楚地告訴他,「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 」 。

頓時,掃羅知道,原來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就是他素來所敬拜的「主」。其實,門徒跟在主身邊,也是一直等到主耶穌升天,聖靈降下,門徒才真正知道耶穌就是主,就是天上的神。

主一直很關心門徒的信心。所以我們信了主,也要在信心的層面,得主的喜悅,讓神得到滿足。經上說:

【來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爲甚麼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得以進入神應許之地?因為他們一生跟隨神,專心跟隨祂,得神的喜悅,讓神誇口。

從聖經上可以認識神、了解神。認識神,信心才得以建立。

神從哪些具體的生活層面來關心門徒?建立門徒的信心?

 

 1. 主關心門徒的健康

【太八17「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人帶著肉體,一定會有軟弱及病痛。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首先就是要代替我們擔起我們的重擔。

【太十一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要能享受在主裡安息的生活,必須靠著信心將疾病、重擔,交託給主耶穌。你若願意交託,主耶穌就一定可以替我們擔起。

有信心,就可以到主的面前;有信心,就有辦法。然而,這段信心的歷程,必須個人去體驗、去學習。如果我們仍不斷被重擔、痛苦所壓制,豈不與世人相同?

聖經馬可福音第二章有一個耶穌醫治癱子的見證,那癱子是用四個人抬來的。他們為要到主面前想盡辦法,甚至拆了屋頂,把癱子連他所躺臥的褥子從屋頂墜下。

【可二5】「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主看見了人願意用行動、想盡辦法來親近祂,人的信心透過行動被神看見了,神願意擔當他的疾病,癱子立即好了 。

【太九20-22】「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祂的衣裳繸子;因為她心裏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

這也是罹患了12年血漏的女子對神的信心,被神看見,神醫治疾病的另一個見證。

聖經上所有的道理,都是為要讓我們認識主耶穌,讓我們對神生發信心,信心越發堅固。如果道裡聽得再多,當面對軟弱、疾病,卻不能有信心來面對,那道理豈不是白聽??

所以,主的門徒、有永生盼望的人,要過有永生、有盼望的生活,要和世間上未信主的人不同才是。

 

2. 主關心門徒的憂慮

時代在進步,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是生活的重擔是越來越重,並未減輕。

人的一生,都是為了生活憂慮,原因乃是因為始祖亞當犯罪,神要人勞苦才能得地裡吃的。生活或者爲經濟、或者爲了在世上的成就。然而憂慮會產生壓力,讓人無法得到安息。嚴重者不能吃、不能睡,於是產生了焦慮症、憂鬱症。

信主的人要懂得把生活的憂慮交託神。

【路十二22-23「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路十二29-31「你們不要求喫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雖然人必須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然而神也要我們在其中享福。

【傳三13】「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 神的恩賜。」

因此,學習、工作、作任何事,並不是為了人的滿足、人的成就感,乃是為主。只要人努力、盡本分、盡力了,考上哪個學校?感謝主。在哪裡工作?感謝主。感謝主所賞賜的美好安排。這樣,就能快快樂樂工作、知足常樂,享受主耶穌所賜的工作、所安排的任何機會,不論升高、或是降卑。

認識主,學習把生活的憂慮、重擔、交給主,這是信心的交託。

要在勞碌中喜樂,快樂享受主所賜的飲食,用感謝的心領受,必能越來越能體驗神,在神的愛中增長。

 

 

 

不見威權 只見主

林心怡

 我的父親服務於中國石油公司,歷任澎湖、嘉義及新竹等地油庫庫長。因油庫慣例,員工們每逢初一十五、農曆七月,都會在油庫大門擺香祭拜,求保工作平安順利,但我父親到任後,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憑著信心,告訴部屬:「我的真神保護我,也會保護你們。」,不願他們擺香祭拜。

猶記得兒時,偶爾父親會在深夜前往油庫,處理突發狀況,母親就帶著我們,一起跪在床前禱告,幼小的心靈,只是單純的想著:求神幫助爸爸!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

古時,但以理和三位友人,被擄至巴比倫,在眾人皆領受祭拜過偶像的王膳和飲酒時,他們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飲的酒玷污自己,表明自己保守聖潔的態度,真是令人捏一把冷汗!已是亡國奴,還敢反抗王命?已是萬中選出的幸運兒,豈不趕快把握諂媚逢迎的好機會?

但以理卻不對威權屈服,立定心志。神使他們勝出,巴比倫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其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

我的父親,靠著真神幫助,在任內不擺香案祭拜,無重大交通事故發生,遇油品運輸突發狀況,亦能逢凶化吉。在工作期間,因績效優良,受到長官賞識,獲頒許多獎狀。

在眾人面前,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身分,甚至獨排眾議,堅持自己的信仰,是需要勇氣的。

投靠神的,勝過依賴人,我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神而來。

 

你忘記了嗎?        

   虹

最近迷上看科普類的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心理學等,雖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但總覺得開啟了另外的視野,如發現秘境般,充滿驚奇與喜悅,對宇宙、對生命都有更進一層的認識。原來神所造的天地間,是這樣有趣、奧秘、不可思議。其中我讀的一本書是關於腦神經科學,它談到了記憶,指出記憶需要一個「凝固」的過程,好像在石膏盆裡按了一個手印,如果你馬上把盆子拿起來晃,手形被破壞,自然無法形塑出手的模印,若等到石膏模型乾了,則不管盆子怎麼搖晃,手模都會存在。這說明記東西要時常複習,以使之凝固,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的內在神經機制。

這幾年常感到我的記憶力明顯衰退,遇到教會中的弟兄姐妹,明明知道他是誰,也很熟,就是名字叫不出來,勉強以「哈利路亞」作為稱謂打招呼,或俏皮的以「帥哥、美女」帶過以避免尷尬,只是對於自己的「退化」頗是懊惱,我想我就是沒有「學而時習之吧。

就我觀察而言,「忘記」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就像前面說的,明明知道對方是誰,但因神經迴路久未活化,所以不能立時叫出名字,但腦子裡是存有此人的名字的;第二種是徹底的忘了,腦中完全未有印記,通常在「一面之緣」的情況下,最容易發生;第三種是故意假裝忘記,我知道對方是誰,也知道名字,但迎面而來卻如風掠過,眼神毫無交集,其實這無關記憶,乃是虛假的將對方掩藏,剛開始或許不是蓄意,久而久之就形同陌路了。

何西阿書預言北朝以色列和南朝猶大背棄與耶和華所立的約,從事放蕩的巴力崇拜,他們求告耶和華,倒投靠埃及和亞述,神透過何西阿先知宣講他們的過犯及將面臨的刑罰,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後來歷史果然應驗了以色列的敗亡及猶大國民的被擄,甚至耶路撒冷也被敵人「侵門踏戶」的蹂躪了。

何西阿書第八章最後一節寫著「以色列忘記造他的主」這點出了「忘記」就是選民受難的最主要原因。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時,即不斷警告選民提防致命的危機是什麼呢?就是「忘記神」。

「你只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你一生這事離開你的心;總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 (申四9)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耶和華你的神」(申八11-13)

 

摩西時代的以色列百姓「忘了神」而受苦,過了700年後南北朝時期的以色列百姓同樣是「忘了神」慘遭亡國。然而選民們心中(或應說腦中)不可能沒有神,因為律法書的記載、先知的宣講、神的異能奇事等,在在都是神的提醒,所以他們的腦中是有神存在的印記的,如同前揭所分類的,他們是刻意忘記了神,逐漸掩藏了神,久而久之和神就形同陌路,是神只好以更大的懲戒來喚回他們的記憶。

我們愈常接觸的事情就愈會在腦中連結,連結越多越強的人反應就越快,愈沒有接觸,腦神經就會萎縮,然後淡忘,再來就是遺忘。當少聚會成為習慣,習慣成自然後,就不會來教會了,因為他腦中已失去了與神的連結,所以保羅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來十25)

歷史殷殷,來者猶可追,為了避免我們重蹈覆轍犯了選民「忘記神」的壞習慣,我們應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多聚會,多思想,讓神的話在我們腦中凝固成為永遠的記憶,那麼將來就在基督裡有分了。

希望我們都不要得了信仰上的「阿茲海默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