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你若閉口不言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結交屠狗賣菜等社會人士,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就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明代文人曹學佺曾錄寫對聯「仗義皆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藉以諷刺當時不少上層社會的讀書人,不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奉承為己等行為無恥的醜樣。

 

講義氣,不能一概武斷的稱好道差,得視事件的本質是否合乎道理。聖經中沒有「義氣」這種字眼,也沒有褒揚義氣的事蹟,有的是幫補他人、行善、不懼惡權、為主道勇於挺出等觀念。不過聖經中記載有一位女子貴為王后,卻甘冒生命之險搶救神的餘民,她的表現可說是豪氣干雲,為了解救猶大人的生存危機,將命也賭上,因她說:「我若死就死了罷」,真有英烈千秋,慷慨赴義之凜然。

 

事情經過約略如此:猶大人以斯帖被波斯國王亞哈隨魯選為王后,末底改 (末底改的叔叔的女兒就是以斯帖) 卻冒犯了國王的寵臣哈曼,因為哈曼要百姓向他跪拜,可是末底改不從,於是哈曼對末底改的怒氣發作,利用親近國王的權勢,促使國王下詔擇定日期要殺害全國的猶大人,末底改緊急請求以斯帖見王除此詔命,但即便貴為王后,冒然見王,若王未伸出權杖表示同意,也將被處死,在三天三夜的禁食禱告後,以斯帖冒險行事,至終不僅解除了猶大人的滅族危機,更將惡人哈曼掛在原來準備要掛末底改的木架上。

 

「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箴十四32)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帖四14)

 

這是末底改於緊要關頭請求王后以斯帖拯救族人的話。設若以斯帖無情無義,只為顧全自己,不願冒險向王求救,則是否所有的猶大人都滅亡?若是,那麼也將不會有此等被擄之民的歸回、聖殿不會重建、先知的預言落空、耶穌不會是猶大人、甚至耶穌沒有降生,歷史重新改寫?斷乎不會!蓋因神的計畫無人能擋,因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應許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恩言必然成就(耶卅三14),以斯帖如果硬心地閉口不言,不向王求情,神也會另外興起拯救者。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奇妙的是神的經綸,雖有惡人的攪亂,卻也轉化為計畫成就的一環,且更彰顯了神的榮耀與權能。撒旦自以為釘死耶穌,全然破壞神救贖的經綸,卻反而成全了救恩,亦可見一斑。

 

閉口不言就以為置身度外,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塞住耳朵就以為聽不見,對於冷漠習以為常的人認為,反正問題總會有人解決,事工總會有人負擔,福音的帳幕神會自己擴張,我不跳出來,神也會興起另一位「以斯帖」,於是我們「閉口不言,靜坐旁觀」,只默默期待並「觀賞」神的作為,我們不但變得不冷不熱,還認為理所當然。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三16)。

 

神能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祂當然可獨行奇事,但神更希望我們與祂同行,在善工上有份。

 

以斯帖雖容貌俊美,但也係因原來的王后瓦實提被廢,才有機會被選召為新王后,成為通國猶大人中地位最高者。末底改要以斯帖知道機會是神所賞賜,遇此存亡關頭,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以斯帖挺身而出,為神打了一場美好的仗。我們不是國王或王后,也不是王子公主,容貌不俊美,也沒什麼才能,但神要的只是我們有願做的心,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神選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並將獨生子耶穌獻上,代我們嚐了陰間的苦味,賜我們永生的盼望,我們報答主恩乃理所當然,怎能閉口不言?怎能不挺身服事?若我們一味的冷眼以對,那我們還真是不講義氣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