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必像牧者

 聽道筆記摘要

微塵整理

 

彼前二21-25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主耶穌真的用祂自己的生命來找回迷失的羊群,你說世界上有這麼好的牧人嗎?實在沒有。感謝主,今天我們就是主耶穌這樣千辛萬苦所找回來的羊。神的確已經按照祂的預言,屢行了祂救贖牧養的工作了,那麼接下來問題是我們自己哦!

請問我們對神這種牧養的反應又是如何呢?是順服呢?還是仍舊硬著心呢?是感恩呢?還是再一次忘恩負義呢?我們是不是又像當年的以色列百姓那樣?既不乖又不聽話,不但不願意做一隻馴良的羊羔,反而變成一隻不受管教的野驢。

我們是不是又把神所賜給我們的肉心,變成了石頭心呢?我們的頸項是不是開始又變成鐵的呢?我們的額頭是不是再一次又變成銅了?我們是不是再一次讓主耶穌失望?再一次讓主耶穌流淚啊!

今天主耶穌已經為我們捨命了,成為我們的好牧人,請問我們豈可以再一次變成一隻忘恩負義的迷羊呢?

 

有一位姐妹,她的先生剛剛信主的時候很熱心,很可惜,沒有多久就開始變了,常常去喝酒,有時候不回家,甚至於還逼迫她,這種羊很不應該啊!因此這位姊妹很灰心,她心想:「我這個先生大概沒救了。」

但是很感謝主,正當她想放棄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神讓她做了一個夢,她夢見主耶穌在分羊給每一個人,每個人都一隻啊!而她分到的那隻是又醜又瘦。當然這隻又醜又瘦的羊就是指她的先生,這不是指著肉體,而是指著靈命。


她眼看著這隻羊快死了,於是她很著急就趕快把羊帶到青草地上,沒有想到這隻羊卻不吃草!那怎麼辦哪?想著、想著,她又把羊帶到山頂上去,結果還是一樣什麼都不吃啊!這個時候她實在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就把羊殺了!

不過殺了以後,她突然才想起來這隻羊不是我的耶!是主耶穌交給我的,糟糕!怎麼辦?我怎麼跟主耶穌交差啊?就這樣,她在夢裡就後悔地哭起來了,那個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這隻羊的身上,沒有想到突然之間,奇蹟出現了,羊竟然活過來了!這個時候,主耶穌正巧也回來了,主耶穌看到這種景況,就很鄭重地告訴她說:「其實我絕對不會輕易丟棄任何一隻羊的,像這種羊只要用『眼淚』就能夠把牠救活。

 

真的,今天主耶穌為了牧養我們,不知道流了多少的眼淚,但是問題是我們的「靈命」真的活過來了嗎?我們相信,主耶穌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我們當中任何一位弟兄姊妹,但是問題是我們也必須要「自愛」才可以。

因此,今天我們應該要時時感念主耶穌牧養我們的大愛,而要感念主耶穌的這種愛,最基本的方法第一個就是要「自愛」,不要再讓主耶穌傷心,不要再讓主耶穌受苦,更不要再讓主耶穌失望。同時,為了感念主耶穌的愛,我們還要去「愛人」,絕對不放棄主內任何一個弟兄姊妹,不管再怎麼辛苦,也要想盡辦法把他找回來。

 

所以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能夠謙卑順服的接受主耶穌的餵養,永遠不離開主的教會,永遠不離開主的懷抱,而且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緊緊的跟隨主,學習主耶穌牧養的精神,把那些迷失的羊找回來,讓我們都成為主耶穌眼中乖巧的小羊,也讓我們都成為主耶穌眼中的好牧人,這樣我們一定能夠承受神為我們預備的大福氣。

 

 

 

彼得的三次原諒

蔡又晴

 

我在父面前屈膝,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以弗所書3:14-18)

 

基督徒的心要剛強,要明白基督的愛長闊高深,其實都不是瞬間達到的事情。所以保羅告訴我們愛心要有根有基(being rooted and based in love),這也就預告了,神在我們身上的救恩必須奠基在憐憫與赦免上面。

在教會中長大的信徒,難免從小就必須接受許多聖經與教會的規範,不過這麼嚴格的教導卻沒有讓我們主裡的信徒越發興旺,而是流失的數量源源不斷,到底原因是甚麼?這當中可肯定不會是單一因素,但是我想從恩典與赦免的因素來切入分享。

 

彼得是耶穌的大弟子,也是使徒中的領袖,在四福音中清楚地記下,在耶穌被大祭司跟兵丁抓去的過程中,他一直緊緊地跟隨,但在這個當中他有三次不認主,這其實都應驗了耶穌早先對他的預言。如果我們只談到這個階段,耶穌不就只是個算命仙?但是耶穌之所以能成為救主,因為他還帶著憐憫與恩典。

 

彼得說:你這個人!我不曉得你說的是什麼!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加22:60-62)

 

這一段記錄在四福音當中,記載有些差異。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回頭看彼得,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跟約翰福音卻寫說是彼得自己想起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細節差異?我猜測是因為這一段過程只有彼得自己知道,所有其他門徒都是藉由彼得的回憶告知,才知道這段故事的,因此會有前後細節不一的矛盾。也就是說,彼得三次不認識主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不可取的,但是彼得在事後卻願意轉述給其他門徒聽,為什麼?我想有兩個理由:

1. 彼得覺得耶穌當下的回頭,是神的憐憫、提醒、與赦免,讓他願意重新站起來,面對自己的錯誤。

2. 彼得知道身在世上,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他要鼓勵其他門徒,就算一時大意、犯錯,也要勇敢重新面對主,努力走向正途。

這邊就讓我們回到開頭所說的,什麼叫做「愛要有根有基」。一個信徒對神的愛會超越很多對世界的喜好,例如說,我們不犯罪,不是因為罪惡對我們沒有誘惑力,而是我們對神的愛更大,因此,兩相比較之下,我們願意「選擇神」,而非「選擇惡」。但是人對神的理解與認識,其實需要時間跟機會;然而,罪惡就像俯伏在門口的獅子或蛇,永遠虎視眈眈著信徒,尋找可吞吃的任何機會。要說終其一生不沾罪惡,實在相當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定調基督徒一生都要與罪惡無分,那當我們難免沾染小過,加上教會輿論的壓力,難道只能黯然選擇離開?但是,耶穌沒有叫彼得離開,他要他警醒反省,並且回頭堅固弟兄。

 

其實在聖經當中,跌倒受挫的聖徒不計其數。在現世的門徒,其實也要培養自己愛神的根基,就算跌倒也要勇敢站起來,重新奔向耶穌。不是為犯錯找藉口,而是,一個還期待永生的門徒,重新往神奔去是唯一的活路,不管代價有多大、多嚴重,我們都必須勇敢面對。如果彼得三次不認主,都能得到恩典與赦免,為什麼我們一定就沒有機會?把神的愛扎根在我們的心上,就算被砍斷也要馬上重新栽種,如果還有一絲希望,就讓頭髮漸漸長了,找到我們流失的力量。

 

基督徒不需要期待自己始終完美,而是要要求自己不斷趨向完美。信仰不是一種炫耀的標章,而是生命歷練的真實形象。神並不需要一個不動、不想的玩偶,而是希望人藉由神的恩典與自己的努力,而更趨向信仰。如果彼得能得到三次的原諒,或許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機會,不要輕看神的憐憫,也不要放棄追求自我的提升。信仰是個從來不停止的過程,只要我們自己不停下,信仰就不會停止成長。

 

軟弱的機會

 

聽道筆記  和子kazuko 整理

 

有一個叫「還沒」的小故事:

有一對夫婦,在店裡發現一個白色的茶杯很美,想買下它、擁有它,也讚嘆茶杯製造者的工藝如此的細膩。這時茶杯開口對他們說話,茶杯說:

曾經,我是一塊又舊、又硬、又臭的黏土,沒有形狀、沒有顏色、不能裝水。有一天,一位窯匠找到我。他拍打、揑塑我。我覺得很痛,我叫他住手,窯匠說:「還沒」。他接著把我放到轉盤上一直旋轉。我很暈,叫他停止,窯匠說:「還沒」。那些旋轉,把我變成新的形狀。突然他把我放到火爐,窯匠說這是第一次燒烤。我很熱又很痛。問窯匠是不是不愛我?爲甚麼讓我這麼痛苦?他笑笑說:「還沒」。他把我拿出來,我以為可以喘口氣,窯匠接著在我身上塗上很臭的塗料。我不能呼吸,叫他停止,窯匠說:「還沒」。這個很臭的塗料,讓我從醜醜的灰黑色變成純潔的白色。窯匠把我放到火爐,說是第二次燒烤。火好大,我認為這一次我一定會死。窯匠仍然笑笑說:「還沒」。之後,他把我拿出來放在架子上,我從鏡中看到自己,不能置信!我變的很美!

從前我是塊又舊、又硬、又臭的黏土,沒有人注意我,我也不能做甚麼,但如今,我成為人見人愛、一個美麗的茶杯!

 

【提後二20-21「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聖經上說,我們就是這個茶杯,而神就是窯匠。神在不同的階段拍打、捏塑、塑形我們,在我們身上塗上我們不喜歡的塗料、更用火熬煉我們。第一次、第二次…。

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正處在哪一個階段呢? 當我們覺得不喜歡,希望停止,神輕聲說:「還沒」,因為雕琢的過程尚未結束,美麗的器皿尚未完成。

 

力克胡哲( Nick Vujicic),1982年生於澳洲,父親是牧師母親是護士。

力克出生即缺雙手雙腳。殘酷的生命因為神的愛讓他克服天生殘障、克服恐懼、懂得感恩。現在力克是個樂觀的人,到處宣揚神在他身上的作為,並且於2012年結婚、2013年生子。力克胡哲讓我們看到,信仰給人的力量!!

所以,沒有天生的強者!一個人只有站在懸崖邊,才能真正堅強起來!但是,人在面臨軟弱時,要如何脫離軟弱變為堅強呢??

基督徒改變軟弱的力量,是從神介入我們生命開始! 我們從以利亞的身上學習,如何讓軟弱成為機會,去學習依靠神。

 

【雅五17-18】「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以利亞名字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所以他大有能力,可以禱告讓天不下雨。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但是先知以利亞和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也曾經非常軟弱。當他在迦密山上勝了事奉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後,卻在耶洗別王后下了追殺令後做了一個大轉變,變成害怕軟弱。為甚麼?

 

  •  以利亞軟弱的原因

1. 成為感覺導向的人:

迎戰四百五十個先知的以利亞,是定睛在神的以利亞。

【王上十八21】「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 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 神,就當順從巴力。」

然而此時的以利亞,聽見耶洗別的威脅,定睛在環境的惡劣,於是就害怕了起來。

【王上十九3「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害怕王后耶洗別的威脅.就起來逃命

如同彼得走海面時,當它把目光放在耶穌身上時,相信神的應許可以在海面上行走;但是當他看見風浪很大時,便害怕,將要沉下去。

 

2. 比較心態 :

【王上十九4「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羅騰”,小樹名,松類。下同);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

以利亞自覺比不上列祖,因為「比較」產生的挫折感,讓他向神求死。

 

3. 抱怨不停

【王上十九14】「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此時的以利亞非常軟弱,頻頻向神抱怨。

 

4. 身體疲倦

以利亞爲了躲避耶洗別王后的追殺,在曠野走了一天的路程,又累、又飢、又渴,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天使叫他起來飲食,並仗著這飲食的力,又走了四十晝夜。

 

  •  神如何引導以利亞軟弱得剛強

 

1. 神說「起來」 : 起來吃。吃甚麼?吃靈糧。

【王上十九5「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

【王上十九6「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

餅的靈意就是靈糧。靈糧會引領我們學習順服、學習聖潔、學習剛強。水的靈意是聖靈,靠著聖靈,才能得著力量。

只有在遭遇軟弱時,人才會想到要專心求告神。所以軟弱給我們機會去親近神。只有藉著禱告,才能讓我們定睛在神身上,才能帶來不同的眼光。人一直看著問題,會把問題愈看越大。然而定睛看神,問題就會相形漸小。

禱告是開一扇門,讓神作工。如果不禱告,就不能開門讓神介入。敬畏神,才有大智慧,而不是靠著自己來玩弄小聰明。

 

2. 神說「出來」: 出來自己的洞穴。神要以利亞從感覺和逃避出來。

【王上十九9-10「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王上十九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

 

人很容易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中,也容易活在自己的感覺中而去逃避現實。如果你是一個單純靠感覺的人,就會容易留在自己喜歡的感覺之中,而依靠自己。

【太十二43-45「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裏去;到了,就看見裏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

神幫這人趕走了鬼。但是他沒有把好的東西放進去,結果,被更惡的鬼占領。所以當我們心靈潔淨之後,要懂得用神的話來充滿。

 

人軟弱的時候,會很緊張、無力。這時、神在做甚麼?

【出十四14「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其實,我們軟弱的時候,神陪在我們身邊,在為我們爭戰。所以,人此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信靠祂,不要抱怨!!

一個人的信仰要有體驗,藉著這些體驗,成為自己生命恩典的記號。當往後的人生遇到問題時,可以藉此成為跨過這次問題的一個經驗。這經驗可以讓人遇到挫折時,依靠神、不依靠感覺。當我們從聖經中找解答,信仰會更穩固。

 

3. 神說「回去」: 回去找同工。不但與人同工,更要與神同工

【王上十九15-16「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甯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

教會的事奉,重要的是要有同工。這是神對以利亞的勉勵,也是對我們的勉勵。

【林後三5「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和神同工!! 聖靈會引導我們去做一些事,要留心聽聖靈的聲音,依靠聖靈的大能做事!!

 

人都會遇到軟弱,然而軟弱給我們機會去成長、去親近神。

 

 

 

 

我的他,不愛我了!

林心怡

 

 

一位女孩,叨叨絮絮地說著前男友,曾經他們海誓山盟,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怎知,他要結婚了,但新娘不是她。她從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他不再愛她了。每當想起他的呵護,百般體貼,眼淚就忍不住噗簌簌地掉下來。我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只能安靜、耐心地做個傾聽者。

 

神的選民從被擄的異鄉歸回,回到聖殿,回到自己的家,神應允他們所求(亞10:7),以盛大恩慈體貼、呵護他們。然而,神卻說:「我不再憐恤這地居民,也不救這民了(亞十一6)。

 

難道,神也變心了?

 

神變心時還真可怕,敞開大門,任火燒滅,佳美的樹傾倒毀壞,牧人哀號,更有少壯獅子咆哮(亞十一1~3)!然而,真正令人心碎的,是神說:「要死的由他死,要喪亡的由他喪亡(亞十一9)。」唉!神說祂不管我們了!

 

有人問,「愛」的相反是甚麼;有人答,是「恨」。不對,「恨」仍把對方記在心裡,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所以,「愛」的相反是「冷漠」,是眼中再也看不到對方,忽視、冷眼以待。

 

神翻臉時更是無情,與選民的約定立時可廢去,甚至「定情物」-榮美的杖和聯索的杖,也是一折兩斷(亞十一10、14),好一個無情郎!然而,我很好奇,神的選民到底做了甚麼大惡,得罪神,惹祂忿怒,以致慈愛又有恩典的神,竟然變心不愛他們了?

 

我看著這位淚眼汪汪的女孩,心中僅能疼惜。我獨自深思,充滿慈愛又有恩典的神,倘若有一天對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做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3)!」我該如何是好?我是不是只能哀哭呢?

 

不!我要我的神永遠愛我,我要做個合祂心意的人。

 

 

 

以西結先知的「行動劇」

 

蘇真弘

 

2013年台灣的齊柏林導演拍了一部紀錄片,片名叫作「看見台灣」,該片創下了歷年來首輪進電影院觀賞人次最多的紀錄,風靡了普羅大眾,連行政機關的首長也得紛紛表態看過這部片子,以免被批不了解民瘼。此片的特色在於全片係租借直升機從高空鳥瞰,來詮釋所看見的台灣,異於傳統以二維空間取鏡的拍攝手法。「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看見的是荷、是柳、是山、或湖?角度不同,面貌也不相同;視野不同,胸襟也不一樣了。導演帶領觀眾看見不同的台灣、看見更全面的台灣,看見大地的秀美,也看盡人禍所帶來不忍卒睹的傷痕累累。

 

要看見先得有明亮的眼睛,眼睛瞎了,就只是一片黑暗,沒有光亮,也沒有色彩,但也不是有了未瞎之眼,就一定能看見。我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就從未以齊導演的角度來看見台灣。

 

聖經記載,在南朝猶大國即將覆沒被擄巴比倫之前,耶和華神對百姓們的不知回轉憂憤不已,神甚至向以西結先知哀切的言述:「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他們是悖逆之家。」(結十二2)。神的話一點也不言重,蓋以西結先知大聲疾呼,預言選民將遭遇的禍患,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馬耳東風,喚不回選民歸回的心。聽不見沒關係,神為使百姓能深刻體悟那即將臨到的國亡家破的悲慘,還親自導演了一齣「行動劇」給選民觀看,冀能觸動這些悖逆之家的心弦,挽回敗落的信仰,「他們雖是悖逆之家,或者看見了可揣摩思想。」(結十二3),而這齣劇只有一位演員就是以西結先知。

 

劇情是這樣的:神要以西結先知,白天當眾人面前挖通了自家的牆,並準備被擄所需的物件,天黑時,蒙眼蓋臉倉皇的帶著準備的家當出走。以西結照著神所指導的劇本如實演出,神怕百姓不解,還要以西結明明地告訴他們這行動劇是作為被擄的預兆,表明日後要「膽戰吃飯、驚惶喝水」的苦難(結十二19)。無奈的是,選民有眼卻看不見,至終應驗了以西結先知的行動劇預言,蒙眼遭擄,顛沛流離,被拔刀追趕。

 

「他們有眼睛看不見」,以色列選民的眼真是瞎了嗎?不!他們眼未瞎,是心瞎了,可見「看見」不單是用「肉眼」,更重要的是「心眼」的看見。

 

耶穌在世傳道時,醫治過一位耶利哥的瞎子,這瞎子聽見耶穌經過,遂大喊「大衛的子孫」,因為他「看見」耶穌是那將來的彌賽亞,但耶穌周圍擁簇的人卻只看見耶穌不過是「拿撒勒人耶穌」。群眾眼明但心盲了,耶利哥的瞎子眼盲,但心眼卻是明亮。

 

「看見台灣」讓人覺得感動、震撼,那是因為它拉高了看見的視野,當我們也能如鷹展翅上騰,重新俯視我們的生命,看見的就不會只有苦難與不足,也會看見恩典與祝福。

 

 

 

不過約旦河    

                         藍溪

 

流便子孫和迦得子孫的牲畜極其眾多,他們看見雅謝地和基列地,是可牧放牲畜之地,就來見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會眾的首領,說…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旦河。(民32:1-5)

 

以色列民在曠野中跋涉飄流了四十年後,終於又來到迦南地外的約旦河畔,此時流便及迦得二支派的子孫見約旦河東之地牧草豐美,非常適合放牧他們的牲口,因幾十年來他們已擁有了極多的牲畜。於是要求摩西讓他們留在約旦河東,不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

 

摩西聞言怒責此二支派的首領:「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麼?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並重述了四十年前十個探子窺探迦南地後,回來報惡訊使百姓心生恐懼,不想進入神所應許之地,以致「當日耶和華的怒氣發作,凡從埃及上來二十歲以外的人,,斷不得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惟有力主應無畏地進入迦南的約書亞和迦勒二人得以進去。(民32:10-12)

 

不能記取歷史教訓,似乎正是人類歷史一再重演的現象。曠野中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老人凋零,年輕一代繼之而起,隨著雲柱火柱日夜更迭的引路,習以為常後卻也逐漸忘了何以他們會持續在曠野中打轉,他們的目的地究竟在哪裡?

 

讀此經文時不禁思想: 今天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是否能一直「專心地」(wholeheartedly) 跟從神,緊隨祂的帶領朝著目的地前進,不受環境的影響,不見異思遷?不因遭遇困難險阻而心生怯懦退卻,想改道而行; 也不耽溺於安逸順遂之中,貪圖體貼肉體享樂,而不欲繼續勉力向前?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願神天天以雲柱火柱指引前路,而我們能永遠「專心地」(wholeheartedly) 跟從神,直到天城。阿門!

 

 

 

 

 

 

我的心平穩安靜 (上)

                            聽道筆記

Hanna.C整理

 

(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一三一篇1~3)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奔跑天國道路,路途中都會遇到困難,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擁有平穩安靜的心。

你有沒有這個經驗呢?雖然居住在很方便現代的城市,有平坦的道路、開著很不錯的車子,但如果心情不佳、心中煩躁的時候,就算坐在好車裡、在家裡最舒服的沙發上,仍然坐不住、感覺很不舒服?由此可知環境不是最重要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神和摩西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民二十一4)

這段聖經提到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往迦南地的路上,向神發怨言。其實以色列百姓被神帶出埃及時,他們應該是快快樂樂的,但是很快又變成不快樂了。表面看起來,他們不快樂是因為路很難走;雖然去迦南地有又短又快的路(從海邊直接上迦南地)可以走,但是神知道百姓沒辦法承擔走這條捷徑,因為這條捷徑會經過非利士地和以東地,一定都得打仗,神知道以色列人還沒有準備好要打仗,所以讓他們稍微繞遠一點,帶他們繞過以東地,本來繞路是為了以色列人好,可惜以色列人不知道神的計畫。神從天上看,很清楚知道那裡可以去、哪裡不可以去;但人從下面看,不理解為什麼不能直接進去?為什麼繞圈子?為何只是浪費時間呢?所以就很煩悶,於是埋怨神。

我們搭飛機,行控中心有時候也要飛機等,等著飛機抵達或起飛,我們心中也會煩悶,但是我們都知道行控中心看得清楚甚麼時候可以飛,所以能安靜下來。這就像今天的道理:跑天國路第一重要的是心中平穩安靜。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

神告訴我們,如何從人類的患難中得救呢? 甚麼可以改變生命呢?不是靠財富,而是靠歸回,歸回就是悔改;又如何有力量面對生活的與信仰的每一個挑戰呢?是在乎平靜安穩,心中平靜安穩的話,內裡就會很有力量。

現在從聖經中查考心中如何能平穩安靜,得到內在的力量:

 

一、心中不狂傲: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一三一1)

得力的第一步是心中不狂傲,狂傲就是極端的驕傲,這樣的人是沒有平安的,箴言進一步說明,如果神任憑人變得很驕傲,就離毀棄他不遠了: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驕傲是人類最原始的一個弱點,我們也常從身邊的人中感受到這個性格的存在,人驕傲最內在的原因其實是自卑,怕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就用外在的驕傲讓自己站穩一點。

以掃羅王為例,他最初被神揀選時相當謙卑,神賜他新的心讓他能為神工作,也與他同在: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這兆頭臨到你,你就可以趁時而做,因為神與你同在(撒上十6-7)。掃羅剛當王時,許多人來送禮恭賀,有一些人不恭喜他卻說藐視的話,可是他並不在乎也不爭鬧,就像這一些和他沒有關係,不會影響到他(撒上十27),一個人謙卑的時候,心是很清靜的。

可是他當王日久,得了權力就改變了,他開始不聽神的話,甚至不顧先知的吩咐、不肯等候,私自獻祭給神,後來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他就被惡魔擾亂(撒上十六14~15)

起了驕傲的掃羅,心中很不平靜,整個人改變了,大衛打死歌利亞之後,全國都很高興,而掃羅得到年輕人的幫助打敗了敵人,也理當高興,但是他卻一點也不高興:

眾婦女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甚發怒,不喜悅這話,就說:將萬萬歸大衛,千千歸我,只剩下王位沒有給他了。從這日起,掃羅就怒視大衛。(撒上十八6~9)

 

以前被人藐視都不發怒不反應的掃羅,現在婦女唱一首歌就受不了,差別真大,也陷入更嚴重的困境:

次日,從神那裡來的惡魔大大降在掃羅身上,他就在家中胡言亂語。大衛照常彈琴,掃羅手裡拿著槍。掃羅把槍一掄,心裡說,我要將大衛刺透,釘在牆上。大衛躲避他兩次。(撒十八10~11)

 

驕傲有幾個層次,最先是「不聽話」,不聽神的話!先知叫掃羅等候,不要自己獻祭,他非要自己來,以為自己可以做甚麼,所以不聽命就是驕傲的表現,今日傳道、長老、執事分享神的話給我們,我們也當用謙卑的心來承受;驕傲的第二個層次就是「怕自己被取代」

婦女們唱歌說他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直接就把掃羅比下去,刺透了他個人的榮耀,他不能接受可能被大衛取代,就開始怒視大衛。掃羅的狂傲使他忘記自己是誰,以為自己是神,不能被取代,我們別忘了,除了神不能被取代之外,誰都可以被取代的,沒有我們,天地的秩序仍然會運轉!

驕傲來了,神就走了!神走了,心中沒有平安和保障,魔鬼就有縫隙進來,人也會變得越發驕傲,掃羅甚至只為了祭司給大衛吃點東西,給他殺死歌利亞的刀,就想要殺耶和華的祭司:

王就吩咐左右的侍衛說:你們去殺耶和華的祭司;因為他們幫助大衛,又知道大衛逃跑,竟沒有告訴我。掃羅的臣子卻不肯伸手殺耶和華的祭司。(撒上二十二13)

他的心都被魔鬼控制住,變成狂傲,下一步就被神毀滅了,這是我們很大的警戒。人與人之間會有問題,根本原因也是出於我們心中都有一點驕傲,驕傲的個性平常會被掩蓋,不過受到刺激就會表現出來,夫妻為何吵架,甚至越吵越大呢?也是因為有驕傲,彼此都不讓步、不願意先認錯、互相等彼此先認錯,這樣小小疙瘩就變大大的傷疤了。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主耶穌開始講道理的初期,就講了登山寶訓,而虛心就是其中最初的一句話,我們要倒空自己才能接受神的話語,所以想要平穩安靜,一定要求主耶穌幫助我們對付自己的驕傲。

中國古代有一位宰相,出巡時總會帶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他解釋說:「我還沒有成功考到功名前,天天都穿著破衣服,所以每一次我看這破舊的衣服就會提醒我自己是誰,我有這一切不是我自己很厲害,我曾經也很卑微,有一天也許我也會再變回卑微,所以我要提醒自己不要驕傲。

我也去過一位信徒家裡訪問,他的女兒已經長大了,但是家裡還是留著一歲嬰孩的鞋子放在漂亮的櫃子,這雙小鞋是要提醒我們,每個人也都曾穿過那麼小的鞋子,都曾那麼幼小,甚麼都不懂,現在雖然懂一點,以後也可能會再變回甚麼都不懂,有甚麼好誇口呢?

 

二、眼睛不高大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一三一1)

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舉。(箴三十12~13) 眼睛高大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看不起人的意思。神不喜歡很高的眼睛,眼睛很高的人自以為清潔,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汙穢、以為自己很好,看不起人,其實卻不然,新約提到兩種眼睛高傲的表現:

(一)按外貌待人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各二1~5 )

以外貌待人是不可以的,看外貌主要是表示看財富,雅各長老時代的教會有這個毛病,看來客的外表斷定他的財富,才決定要不要熱心接待,這樣很不好。

神不看人外表,反而更願意揀選卑微、貧窮的人,叫他在信上富足,所以神看重的我們,也不可以看輕。

人都是很愛看外表的,我被差派東非工作時,因為去的地方沒有電,所以沒有吹頭髮只能擦乾、也沒有辦法燙衣服,路上灰塵多,我的黑頭髮都變成黃頭髮,甚至也因為沒有鏡子而好幾天沒剃鬍子,到城市準備搭飛機時,我衣服皺巴巴、鬍子也沒刮就先去買電話卡,還被服務人員嫌棄;後來上飛機前我把自己打理整齊,換好衣服、梳理頭髮、剃了鬍鬚,就接受到貴賓的待遇了。雖然這並非說我們都不用打理外表,而是表達人都有愛看外表的習性,但是如果我們看人光看外表的話,我們會錯過很多東西以及很多可以學習的事情。

以色列人正是這樣,耶穌成為以色列人來到世上,他的同胞卻用外表看他:耶穌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訓人。眾人聽見,就甚希奇,說:這人從哪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什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可六1-3)

雖然耶穌講的道理很好,很有能力,行許多神蹟,可是一問耶穌從哪裡來,發現他非常普通,大家都認識他的家人,又看他沒有受過好教育、也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這怎麼可能是救主?完全信不下去,因耶穌跌倒了,到今天猶太人也還沒有接受彌賽亞已經來到世上,不是因耶穌得救,反而因耶穌跌倒,真是諷刺。我們所認識的朋友或自己,是不是也因為耶穌跌倒呢?真耶穌教會有聖靈、有真理,可是若是用外貌來看,人那麼少、教堂那麼小?(特別是還在開闊的地區甚至有地區在芒果樹下,或是信徒家),怎麼值得信呢?

別只用外貌待人,任意看不起人,會失去很多的!

(二)把自己看得太高

來看耶穌親自說的比喻: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八9~14)

很多人都在禱告,但是禱告的果效相當不同。法利賽人是社會上受到尊重的宗教領袖,而稅吏是社會上最被輕視的人(他們替羅馬政府收稅,大多也會圖利自己),一般人會覺得神也會看法利賽人比較好,但是主耶穌評價他們的禱告顯然並不如此。

法利賽人的禱告是自言自語,他禱告時專說別人不好、把自己的好告訴神、禱告的結論是「我是最好的,別人都不好,尤其是稅吏最不好。」禱告完就高興地回家了,但是對神來說,他根本比不上稅吏,他的禱告根本算不上禱告,只是在自言自語,禱告達不到天上,越禱告越自義,不禱告恐怕還更好。

主耶穌不是要我們不要禱告,祂要的是我們學習稅吏,不要看自己太高。我們往往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好,好好想想自己的軟弱在哪裡,「求神開恩憐憫我這個罪人吧!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眼睛長在外面,看不見內在,要看自己看不清楚,常常都會看得過高,這段經文中保羅說我們要看自己剛好:不要太高,免得驕傲了;也不要看太低,太自卑也會甚麼都不敢做,依著神給我們信心,把自己看清楚,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求主憐憫幫助,我們的心才會平靜安穩。

(待續)

 

我的心平穩安靜 (下)   

  

                              聽道筆記

Hanna.C

接續 42. 我的心平穩安靜(上)

 

三、行事不靠己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一三一1)

一個人的心會不安靜或會害怕,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未來有不確定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如果要做一件重大事情比如找工作、買房子、結婚或是移民等等,會很難做決定,很不安、很沉重。明天對我們來說就是重大測不透的事情,基督徒和不信耶穌的人在做決定時的最大不同,在於我們做決定時不是為了自己而決定,我們會把神放在決定裡;我們願意關心神的意思;要讓神有主權;想知道神想要我們做什麼。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3~4)

主耶穌給我們進天國的竅門,即是一定要回轉成小孩的樣子、謙卑像孩子。小孩是很謙卑的,他們做甚麼事情都會問父母,通常不會為自己做決定。我的孩子最近開始會問問題,我很欣賞也很感動他們常問我「爸爸,我可以做這個嗎?可以吃這個嗎?可以去玩嗎?

他們問我、尊敬我,我就更愛他們,也常常答應他們去做、去吃、去玩;小孩沒有重擔,很快樂,因為他們把重擔放在父母的身上,相信父母親會幫他們做好的決定。

我們長大了以後變得越來越不快樂了,身上有越來越多痛苦和重擔,而神教我們,要回轉成孩子,要做決定時我們要以像小孩子問父母一樣的心境,跪下來求問神是否要我這樣做呢?

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裡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求你容我父母搬來,住在你們這裡,等我知道神要為我怎樣行。(撒上二十二1~3)

我們來看大衛王的經歷,這時掃羅王想殺死大衛,大衛只好在曠野中逃亡,甚至逃到洞裡,為什麼神愛大衛,卻讓他處在如此不安定又沒有安全感的境地呢?其實這就是神愛大衛的方式,因為經過這個試煉後,大衛會更信任神。

在撒母耳記上二十二章之前大衛是彈琴的人、是打歌利亞的人,可是很少提到大衛有向神禱告,但從二十二章開始,聖經就很常提到許多大衛跪下來禱告、求問神了,在這個卑屈時刻,大衛求問神給他的計劃,神也使他知道怎麼做,

先知迦得對大衛說: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猶大地去。大衛就離開那裡,進入哈列的樹林。(撒上二十二5)

我們面對重大決定時,有沒有這樣的信靠呢?

如果你是大衛,你會想像神給的答案是甚麼,既然都被逼到洞裡,那可能是在洞裡繼續躲半年吧?可是神竟然明確指示他回去猶大地,也就是他逃出來的地方。這是信仰的考驗,大衛不知道為什麼要回去,但是他就回去了,他像沒負擔的小孩,只確信如果要回去這麼危險的地方,神就會保護、也會負責,因為這不是我做的決定而是神做的決定,往後我們繼續閱讀聖經可以知道,大衛回去後雖然還是繼續躲避掃羅的追殺,跑來跑去不得安寧,但是即使掃羅就在大衛旁邊,也不能傷害大衛分毫,這顯出大衛的信心、神確實為有信心的大衛負責,使他在動盪中仍然平穩安靜。

 

當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建議以幾個作法來尋求神的意思:

(1)   全家一起跪下來做長時間而深入的禱告

我的家要來加拿大以前就有這個經驗,當時人們到加拿大都會先考慮住溫哥華,因為華人多天氣好,又靠近我家鄉,我父母雖然也喜歡溫哥華,但是他們還是決定先求問神,禱告後有一天很奇妙,那晚我父母親要到洗手間,經過了弟弟房間,結果弟弟在夢中重複說著卡加利兩次,爸爸就知道神不要我們去溫哥華,我們在卡加利有親戚,經濟負擔比較小,但是那裏沒有教會,不過我父母決定若神要我們去那裏,我們就去,幾年後我們知道那實在是神的旨意,因為卡加利有許多神的工作要做,我們不到溫哥華而到這裡,就可以為神工作。所以做重大抉擇時,我們要深深地問神,我們該做甚麼?該去哪裡?

(2)   讀聖經領受神的原則

神不會總是都藉先知和做夢告訴我們答案,但是他的話都在聖經裡,所以我們在人生十字路口時,我們可以從聖經的話語知道做決定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要天天讀經,如果不讀經我們就會腦袋空空,等需要用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辦,若我們每天都禱告、讀經、靈修,當我們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心中就會有聖靈的帶領,知道聖經的指引。

(3)   辨識禱告中的喜樂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西三15)

我們要問問自己,是誰在我們心中做主:有時候是罪、有時候是壞習慣、有時候是憂慮、有時候是痛苦,然而這一些都不該在我們心中做主,我們應該在禱告中,求神使祂的喜樂在我們的心裡面做主,如果我們得到該有答案時,我們心中會有平安,我們也就會知道決定是對的了。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三十三3)

耶利米書這裡提到神的應許,也是我們的期待,未來是那麼不確定,我們該求神指示我們又大又難的事,身為基督徒,禱告就是人生重大決定的鑰匙。

 

欲望要克制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一三一2)

小孩子剛出生時需要喝奶,沒有牛奶的年代更完全要靠母親餵養,大概兩三年斷奶後,孩子才比較成熟,進入新的成長階段。還沒有斷奶的嬰孩只要餓就會哭鬧,因為他不懂語言,不會表達,只要餓就哭著要吃。

以色列人就很像未斷奶的小孩,一有困難就抱怨,才看完十災,一到紅海前面就抱怨。

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出十四11~12)

紅海分開,走了乾地,找不到水喝又馬上抱怨

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出十五22-24)

喝到水、有了神天天降下的嗎哪,還要抱怨沒有肉:

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韮菜、葱、蒜。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十一4-6)

抱怨就是以色列人常常做的事情,有甚麼需求心聲可以求告神,但他們只是抱怨哭號而已,無法得到神真正的祝福。

人與人之間、夫妻和孩子中間,也常有許多對立與緊張感,都是因為現代人也像以色列人一樣,雖然會說話,但是一開口就是怨言,但抱怨是沒有用的,要求和鼓勵絕對比抱怨有意義。

以色列人的不斷抱怨最終惹動神的憤怒,結果得到肉卻被毀滅了:

又要對百姓說:你們應當自潔,預備明天吃肉,因為你們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很好。這聲音達到了耶和華的耳中,所以他必給你們肉吃。你們不止吃一天、兩天、五天、十天、二十天,要吃一個整月,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你們厭惡了,因為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他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民十一18-20)……有風從耶和華那裡颳起,把鵪鶉由海面颳來,飛散在營邊和營的四圍;這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那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離地面約有二肘。百姓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為自己擺列在營的四圍。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慾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慾之心的人。(民十一31-34)

以色列人是不斷奶的小嬰孩,只會哭哭鬧鬧最後為自己招災禍,這一大群幾百萬人,在四十年中沒有人因為餓而死,這一次竟然是飽死了、被欲望撐死了,真是太糟了,許多基督徒在前往路上天國的也死了,慾望太深了,走不到天國,對於不斷奶、不克制慾望、隨時隨地的抱怨我們要引為警戒。

其實只有神知道我們需要,神給以色列人嗎哪也是正和他們的需要。

嗎哪彷彿芫荽子,又好像珍珠。百姓周圍行走,把嗎哪收起來,或用磨推,或用臼搗,煮在鍋中,又做成餅,滋味好像新油。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民十一7~9)

嗎哪是非常簡單的食物,很容易烹調,不用花很多時間。在曠野中行走,不能吃山珍海味,因為得花很多時間煮,所以神不給大魚大肉;第二他是清淡的,好像是新油,並不油膩;第三他很新鮮,每天提供,不能過夜。簡單、清淡、新鮮,這三個特性就是神要以色列人吃的方式:也正是我們現代鼓吹的吃法。

而生活也是一樣,我們要過簡單生活,就是很少負擔;要過清淡生活,不要隨世界潮流、不關心名利,只努力走天國路;我們要過新鮮生活,多多接近大自然、多到戶外走動,親近神的創造。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五12)

斷過奶的人就會願意吃乾糧,也就是固體食物。喝奶很輕鬆,不用咬只要吸,沒有困難;可是孩子要長大不能光喝奶,一定要吃乾糧,要咀嚼消化,我們要追求靈性成長生活也要斷奶吃乾糧。奶就像是柔軟的道理,耶穌的愛和祝福等等的,可是真正得救的福音是乾糧,就如遵守命令、神的審判、神的公義。我們不能只是嬰兒,要斷奶,要自己懂得看聖經,有時候我們聽不懂道理、覺得扎心甚至聽不下去,但請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請把主給的乾糧吃下去。

 

專心仰望神

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三一3)

你的仰望在哪?

很多父母仰望孩子,但看看現今社會孩子不學壞、保守在主愛中就很感謝了,仰望不能在孩子身上。有的人仰望財產,但是看看我們的環境,一天比一天複雜、,政府的稅制或經濟政策隨時在變動,產業也不那麼靠得住了,仰望不能在財富上。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二十三4)

養兒不一定能防老、錢財不一定能常保,仰望這些我們的心會隨之起起伏伏,唯有神才是不變的。所以我們的心要單單仰望神才有平靜安穩。

 

心不狂傲、眼不高大、靠神指引腳步、竭力克制私慾、單單仰望神,這五點就是使我心平穩安靜,得到力量的方法,求神幫助我們在心靈平靜安穩,歡歡喜喜走完天國路。 (完)

 

 

 

 

 

 

神是我的產業!      

                      藍溪

 

耶和華對亞倫說,你在以色列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分。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18:20)

 

「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短短一句話,但出自創造天地萬物之主,所蘊含的卻是何等的保障與安全,是帶著何等安慰和力量的應許!人若能得神如此親自允諾,今世夫復何求?乍讀此言竟不禁熱淚盈眶。

 

人類自始祖受了咒詛:「必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三17-19)從此就必須日日殷勤工作,勞心勞力,甚至於汲汲營營,多方積聚,無非想在這世上掙得一席之地,以期安身立命。尤其中國人自古「有土斯有財」的想法,至今仍為多數人終身所努力的標的。

 

然而,事實卻是,人們即便辛勤刻苦,也不一定能有所得;一生勞苦所建造的家園,卻可能於地震、風災、甚至戰亂中,瞬間夷為平地,畢生心血毀於一旦。近年來全球天災加劇,感受尤為強烈。台灣的八八風災、日本2011年的九級強震及海嘯,以及美國中西部屢受超級龍捲風重創等。由媒體報導中,看到多少房屋、樹木及車輛,在短短數分鐘內被連根拔起、成為破瓦殘片,人畜死傷無數,直叫人觸目驚心卻又束手無策!

 

昔日耶和華對亞倫說「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今天我們受洗歸主後,人人都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2:9),神對亞倫的允諾也是對我們每個基督徒的應許啊,這是多麼大的福份!

 

屬世的產業既是無定且不可靠的,我們更應看重屬天的產業,因我們在世上只是寄居的,是客旅(來11:13)。保羅曾勉勵提摩太: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6:17)卸下為衣食、為居所、為名利的種種憂慮重擔吧!因「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哀3:23)誠哉斯言。

 

基督徒的新年

 聽道筆記  和子kazuko 整理

 

 

世人如何看待新年?放煙火、辦晚會慶祝,花費一年比一年多。基督徒如何迎接新年?應在屬靈上有不同看法。

 

【詩九十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這是摩西的禱告,求神指教他數算「自己」的日子,而不是屬算「別人」的日子。當我們懂得數算自己的日子,就能得著智慧的心。基督徒都知道,認識神、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因此我們要去思考,我們是否有敬畏神?是否從敬畏神的日子當中得著智慧呢?

人常常「喜新厭舊」,但又愛提過往的當年勇。基督徒不單只有向前求新,更要在新年中得到神祝福的新年!

 

1、  懂得回顧省察過去的日子

 

【林前十五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因為主的恩典與我們同在才能有今日的我!要思想,神的何種恩典在我們身上呢?

 

【詩一百十六1】「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

【詩一百十六2】「他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他。」

神聽我們的聲音、懇求。這就是神的恩典!我們的唱詩、禱告、頌讚,神都在聽。世人、親朋好友不一定聽得到,但是神都在我們聽的聲音和我們的懇求!

並且,神不只聽,神都認真的傾聽,這些都是恩典。

 

【詩一百十六4】「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

【詩一百十六8】「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

基督徒蒙神拯救,不只白白領受靈魂的救恩,神還救了我們肉體的患難、擦去我們的眼淚、難過時神與我們同在,快跌倒時,神扶持我們,這都是恩典。神在過去一年給了我們豐豐富富的恩典,但捫心自問,我們回饋了神甚麼?

 

【利廿六10】「你們要吃陳糧,又因新糧挪開陳糧。」

陳糧是倉庫裡的糧、是神的恩典,意思是倉庫裡有豐富的恩典可以用。陳糧在倉庫裡還有,新糧又來。表示身為基督徒,有神充足、夠用的恩典。

 

接受神恩典的態度應該為何?

【利廿三14】「無論是餅,是烘的子粒,是新穗子,你們都不可吃,直等到把你們獻給神的供物帶來的那一天才可以吃。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二十三16-19】「又要守收割節,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要守收藏節。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也不可將我節上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

 

我們在過去的一年中享用神豐富的恩典時,有想到神嗎?

聖經提醒以色列百姓在收割時要一年3次、把神的賞賜送到神的殿。所以當我們蒙受神恩典時要到神的面前,獻祭給神。要懂得感恩與敬神,而不是得到恩典後收起來自己享用,隨即忘記這恩典是從神來的。

 

【利廿三22】「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當收割時就是領受恩典時。聖經說,「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意思是不要將恩典全部占為己有,要去思考可以將恩典分給誰?聖經說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這些是弱勢的、也就是軟弱的人,這就是提醒我們要去愛人,要把神的恩典和人分享。

聖經教導我們要敬神、愛人。在過去的一年,當我們享用神的恩典時,我們是否有想到這些?在新的一年,當我們準備要迎接神的恩典時,是否有這樣的態度來準備接受神的恩典呢?基督徒的新年,第一要回顧省察;做到的要保持,沒有達到的我們要自我勉勵。

 

2、要做一個新造的人

 

【結十一19】「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裡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

【結十八31】「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作一個新心和新靈。以色列家啊,你們何必死亡呢?」

神要給以色列百姓有合一的心,這合一的心就是「新靈」。神應許要賜給我們新的靈在我們裡面,把我們肉體中的石心去掉,賜給我們「肉心」,這肉心就是有悲傷、有喜樂、有感覺的心,是活人的心。

在新的一年,神要我們「自作」一個新心和新靈,意思是要我們的心充滿神的活靈,要接受從神來的新靈、要在道理上日日更新。這不但帶著應許也帶著警戒,要我們將一切的罪過拋棄,要走在活人的路,而不是死人的路;新的心不僅僅是侷限不要犯罪而已,而是要更積極地去做神喜悅的事!

 

【詩五十六12】「神啊,我向你所許的願在我身上,我要將感謝祭獻給你。」

新的一年,大家都會有新的盼望、立下新的志願;例如,在新的一年,要多一個孩子、要換新車、考上好學校;然而屬靈的人不可缺少的,也要向神許一個願,並要努力去達成。

 

【太九16-17】「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

舊衣服、舊皮袋就是指我們的舊人。舊的衣服及舊皮袋比較沒有彈性,若是舊衣服用新布補上,或是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當下水洗衣服時或是新酒在舊皮袋中發酵,就會把舊衣服、舊皮袋撐破。

這告訴我們,當我們吸收新的知識時,行為也要同時做改變。

 

【西三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彼後三18】「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願榮耀歸給祂,從今直到永遠。阿們!」

當得到神的恩典時,懂得感恩的人,就會去報恩;會報恩就又會有長進。經上說要在知識上要漸漸更新,把舊的思維去掉、讓新的知識進來。更要自作新的心,新的靈,不斷在恩典上有長進。從舊約、新約、進入神的恩典中,基督徒的靈程上要如此不斷地更新,隨著日子的成長,去舊更新、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

【多三5】「祂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3成為得勝的基督徒

 

得勝的基督徒就是能進入新天新地的基督徒。進入新天新地有何賞賜呢?

【啟三10-12】「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

【啟二1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當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遵守神的道、忍耐的人,神會保守他免去試煉。神給我們的都是我們忍受得住的,只要持守所有的,將來必得神所賜的冠冕。

當我們能夠奔跑到最後,成為信仰的得勝者:

得勝的基督徒,神要叫他為神殿內的柱子;這柱子是棟樑、是聖殿中重要的支柱,要成為神重要的一份子;並將神的名、神新城的名寫在這柱子上。

得勝的基督徒,神要賜他「隱藏的嗎哪」;嗎哪,是從神賜的靈糧,隱藏的嗎哪表示,沒有人能夠看見、你可以看見;沒有人能夠聽見、你可以聽見;沒有人能夠了解、你可以了解。

得勝的基督徒,神還要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在新天新地,這就是你獨得的!

 

【賽四十二10】「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

【啟十四1-3】「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祂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寫在額上。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

將來世上所有的,要唱新歌讚美神。得勝的基督徒,也要唱新歌;並且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

基督徒在世上難免會遇到困難、會軟弱、會失去力量;但是,當我們想到,只要能夠忍耐、持守所有的,將來得勝時,神要讓我們成為殿中的柱子、將神的名、神新城的名寫在這柱子上;要賜給我們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在神面前唱別人不能唱的新歌。

 

基督徒在新的一年,不是要盼望賺更多的財物,而是應當在新的一年,

我們要盼望,神所賜舊的恩典還沒用完時,神新的恩典又來到;

我們要盼望,可以將恩典分給軟弱的、需要的人;

我們要盼望,將來要成為得勝者,在將來可以在新天新地,神的聖城,成為寫上神的名的柱子、白石、在神面前,唱神所賜、別人不能唱的新歌,享受新的生命,這才是基督徒所應該盼望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