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旨意人的同工(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 郭建男傳道
前言:神在我們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旨意,但我們能察覺、把握、同工嗎?《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在掃羅王第二年的戰爭中,神在危機中也賜下轉機,我們一起從中學習人如何和神同工。
本文
一、 把握神所賜的機會(1-23節)
- 用信仰的角度看環境
這場戰爭敵眾我寡、敵暗我明、敵強我弱,但約拿單並沒有必敗的想法,而是對拿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未受割禮人的防營那裡去,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這種用倚靠神的角度出發,想打破僵局的態度是很好的(詩篇二十七篇、三十三16-18、四十四3),而能有這種思想,平常就要常在信仰下功夫、磨練信心。 - 與同工同心合意
拿兵器的少年人是個好同工,他用順服的態度和信心的言語來支持約拿單,說道「隨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與你同心。」 - 要有信心的行動
約拿單有勇也有謀,決定先觀察,以哨兵如何反應(你們「站住」或是你們「過來」) 來決定是否繼續深入非利士人營中,後來哨兵的反應是你們「過來」,他們便上去擊殺非利士人,並在神的帶領下,勝利態勢也擴大。 - 成敗關鍵是神的同在
非利士人內部產生擾亂喧嚷,引起掃羅王注意,經過清點後知道約拿單和拿兵器的少年不在營中,所以以色列人便去進一步擊殺非利士人,那日神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今日我們遭遇爭戰,也要謹守警醒,用信心倚靠神、靠神得勝。 (彼前五8-9)
二、 錯誤決定造成影響(24-46節)
- 熱心也要智慧行動(羅十2-3)
掃羅要求大家起誓在得勝前不可進食,看起來熱心敬虔但卻不是從求問神來的,沒有真智慧在其中,只是想表現自我,沒有尊神為全軍的元帥,最終造成百姓的困憊。 - 信仰要從內在省察開始,避免人意
古有經訓不可隨意許願(傳五1-5)、主耶穌也教導不可起誓(太五33-37),過於強烈的行動往往不合神的旨意,我們要有實在的信仰,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約四24),並要安靜倚靠神、反求諸己。 (帖前四11)。 - 勿隨意行事引發問題
在掃羅的錯誤決定下百姓困憊無力,見到不知禁令的約拿單吃了蜜而眼睛明亮,促使百姓跟著進食。選民又在王的命令下想徹夜繼續追趕非利士人,此時掃羅短暫想要求問神,但是神卻不回應了。
掃羅透過抽籤想知道誰讓百姓進食,抽出約拿單而想殺他,但是百姓一致為約拿單求情,到此更顯而易見掃羅的決策大有問題,這場戰役最終也停擺了。
我們是神的工作(弗二10、林前三9),只要進入神的裡面,與神同工、被神建造就好,不用白費力氣自己行事。
三、 神會給人工作的時期(47-49節)
- 掃羅的工作
神給掃羅工作的時間是40年,也完成許多戰事,神也給每個人事奉的機會(約九4),若能把握、順服領受是最好的,但神不會操控人,採取哪種工作態度取決於我們。 - 掃羅的家庭
神的工人要打理好自己的家,讓整個家都變得更好。(提前二4) - 要有好的屬靈同伴
掃羅的優點是會招聚好人才,我們也要和好屬靈同伴一起服事神,不要孤單前行。(傳四9-10、12)
結語
我們要謙卑虛己才能為主使用、也要預備自己,合乎主用,行各樣的善事,走在主的旨意當中(彼前五6、堤後二21)
信仰省思
掃羅強烈的行動造成反效果,在我們事奉的經驗中也曾遭遇類似的挫折嗎?後來是如何調整自己呢?
中心聖句
人若____ ____,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____ ____,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____ ____。(堤後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