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的基督徒

 

蘇真弘

過去因工作的關係,有時必須陪同公司高階主管拜會地方政府的都市發展或產業投資部門的一級主管,有時也直接拜訪地方首長,以了解大型投資案公部門的規劃方向及法令規範,甚至也曾因公司到大陸購置地產而隨同拜會過當地城市的書記及台辦領導等。

 

兩岸官場對於接待訪客的思惟並不相同,大陸政府機關的接待廳堂是既寬敞又氣派,主人與來訪貴賓的頭子,併席坐在主位上,他們背後的牆上通常有萬里長城、山水潑墨、或是歌頌工、兵、農等以體現民族文化及國家風情的巨幅掛圖。兩方的隨員沿著主位兩側依序排開,頗有陣勢,雖然主客間笑容滿面,但氣氛嚴肅。至於台灣公家機關則不見得都有接待室,有時直接以首長辦公室或會議室權充為接待會談處所,室內裝修較為樸實簡約,對話也較自在活潑。

 

「政通人和」這辭源自於北宋文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用以讚許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今政界官長或民代常以此作為自我期許或作為祝賀辭。雖兩岸不同的發展背景衍生出不同的官場文化,不過幾次接觸我觀察得出來,這些領導人除了有目標願景及施政的企圖心外,也都一樣講究「政通人和」,畢竟首長只有一位,如織如麻的政務大小事仍須賴一群人群策群力,方能成其功。

 

然而,只有涉入政壇者才需要政通人和嗎?套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所以包括職場、學校、社區、朋友、家庭、親子、甚至教會、職務會、團契等所有有形或無形組織的人際關係,哪怕是夫妻之間,都需要管理經營,這些就都是政治了。追求所有和我們有所聯結的人際網絡都能有美善的溝通與和諧的互動,那是「政通人和」的終極境界。

 

教會是個屬靈的團體,屬靈是因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屬天的永生福樂,但教會是終究是一群人的組合,肢體間的相處,聖經給予我們的最高指導原則便是和睦。

「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詩卅四14)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三三1)

和睦就是人和,人和才能政通,如果你身具教會的行政管理職,或你是一位教會的負責人,在推動事工的積極性及垂直、水平組織成員的協調整合上,「人和」便是最基本的要素,且既然是管理眾人之事,意見不同在所難免,所以溫良謙卑的態度、柔和的舌頭、恆忍恩慈的心胸,就又是達到「人和」的基礎靈修。

 

現代社會講究民主,選賢與能,但我們留意觀察便可知道,賢或能不容易判斷,我們更願意支持的其實是一位我們樂於相處的人,在小學或教會幼、少年班時我們推選班長的經驗便可見端倪,通常我們選的班長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同學,但他一定人緣特別好、不會讓多數人討厭的人。人緣要好,表示他有與大夥兒愉快相處的本事,他有謙柔待人的美德,他不獨領風騷、不強出鋒頭,能融合於同學中,打成一片。如果班長選出後,他能兼顧同學的情誼,不拿雞毛當令箭,又能妥適的完成老師所交代的任務,那真是不簡單了,因為他小小年紀就已經「政通人和」了。

 

保羅勉勵牧養教會的提多說:

「你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 (多三2)

同時保羅也勉勵說:

「要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多三1)

從這兩節可揣摩得知,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身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這角色有時是很明確的,如職場、學校;有時是很模糊的,如夫妻間、同靈間,但不論如何「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甚至讓步,聽憑主怒(羅十二18~19)

有些滿口真理仁義者,一開起會來便砲聲隆隆;有些人理念不同則咄咄逼人、堅持已見,不願看別人比自己強,真是知易行難也。看來我們如何在職場、在學校、在家庭、或在教會等多重組織及人際脈絡中,活出基督徒追求和睦(人和)、又能向著標竿直跑(政通)的衡平角色扮演,的確是需要下功夫靈修的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